资讯 > 市场动态 > 杨信廷:“可追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备受百姓关注。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形成全流程监管制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信廷一直在“可追溯”这条路上不懈探索。
在他看来,可追溯体系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安全保障手段。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做到生产、流通、管理和消费全程可追溯,但仍然面临着诸多瓶颈。
攻克核心环节,实现精准追溯
杨信廷总结出了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三大瓶颈:一是追溯标识易断链,单一环节的产品编码难以统一,标识防伪能力弱,多环节及多包装转换中标识不能有效衔接;二是生产源头保障弱,生产环节信息技术应用较多,但预警决策能力弱,导致源头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三是全程管控水平低,供应链各环节信息采集手段单一,信息流通不能有效衔接,质量安全全程控制能力薄弱。
为了做到提前防控、减少用药,实时监控、减少腐损,全程管控、精准追溯,近五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物流技术研究,杨信廷带领团队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七框架协议(FP7)等项目,不断收获创新成果。
针对农产品追溯编码防伪性差的问题,杨信廷提出了“基于GS1的农产品三段式追溯编码方法”和“基于AES的农产品追溯码分组加密压缩方法”,实现了农产品追溯码的在线赋码和防伪。同时,通过建立基于环境—病/虫情实时监测数据的果蔬主要病虫害预测预警模型,提出了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数据安全锁定方法;通过开发物流配送过程、交易过程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等,实现了流通过程信息采集与管理;研制了嵌入式包装标识识读设备,实现了面向政府管理部门的现场监管和面向消费者的实时追溯。
多模式并举,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经过13年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杨信廷带领团队研发的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到农产品各品类、各供应链各环节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相关主体,并在11个省市的425个单位开展了示范应用,在应用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在天津,“放心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规划,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放心菜”基地40万亩,以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的标准,实现蔬菜质量安全全面提升。目前,该技术成果在天津10个区县级72个乡镇级应用,已覆盖所有涉农区县。与此同时,这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产品追溯应用模式,也在广州、河南、三门峡等地得到推广。
2017年,针对天津市十三届全运会蔬菜质量安全保障的需求,杨信廷带领团队开发了蔬菜专供基地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对生产基地、物流过程、产品检测的全流程管理。
“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提高农业竞争力必然要求产出更安全的农产品、提供更透明的供应链信息、打造更知名的品牌。”杨信廷说,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迅速,正在加速向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渗透和应用。他坚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将更快更准更便利,迎来又一新的发展机遇。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