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食品原材料 > 稀有鱼类有救了!水体DNA研究方法可减少入侵性
2月17日报道 美媒称,科学家正在通过搜集研究稀有鱼类生活水域的DNA来研究如何保护它们免遭灭绝,这种方法与过去的老办法相比入侵性较低,耗时较短。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缅因州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保护仅存于该州14个湖泊与池塘中一种所剩无几的鱼。美国大陆其他地方均无这种鱼类。
研究人员正在关注北极红点鲑,这是一种内陆鱼,在缅因州生存了上千年,是垂钓者眼中的珍品。红点鲑面临着威胁,如入侵捕食者及气候变暖。红点鲑极难找到,研究人员要想跟踪研究也因此难度很大。
缅因大学进化应用学教授迈克尔·金尼森及其他研究人员正在与缅因州合作,确保这种鱼类继续存活。金尼森在从事一项研究,从红点鲑生活的水体收集“环境DNA”。金尼森说这个研究项目需从已知的红点鲑生存湖泊和池塘收集水体样本,研究红点鲑及其他微生物脱落的DNA。他说样本可提供研究人员能够利用的重要信息,保证红点鲑的数量维持稳定。
金尼森说,与过去的老办法相比,这种方法的入侵性较低,耗时较短。
他说:“如果计算鱼类数量的工具就是刺网捕鱼,而鱼的数量又不多,你会采取艰难的抉择,为了找鱼而冒险杀鱼吗?现在的办法是,了解微生物所处的位置,以确实无害的方法进行研究。”
北极红点鲑生活在世界的地方,包括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海鲜爱好者之所以知道红点鲑,是因为人们把红点鲑当作食用鱼进行养殖。但是,要想在阿拉斯加以南的48个州找到红点鲑,垂钓者只能前往缅因州一群偏远的乡村池塘和湖泊,其中有些地方是人类无法进入的。
参与这项研究的缅因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布拉德·厄尔德曼说,这项在缅因州收集红点鲑DNA的项目始于2017年,预计将持续到今年夏季。鳟鱼保护协会地方分会也利用“拥抱一条溪流”基金会提供的赠款参与项目研究。
红点鲑的威胁就是入侵物种彩虹香鱼(胡瓜鱼)。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鱼,与红点鲑争抢食物,而且可能吃食红点鲑幼苗。红点鲑也是北部的皮斯卡塔奎斯县一个多年项目的主题,即消灭大芦苇池塘彩虹香鱼以拯救红点鲑项目。2017年6月,缅因内陆渔业与野生动物保护局证实红点鲑再次在这个池塘大量产卵。
缅因内陆渔业与野生动物保护局渔业主任弗朗西斯·布劳蒂加姆说,利用环境DNA有助于确保彩虹香鱼不在红点鲑生活的其他水体生存。
他说东北部的萨默塞特县鲍尔德山池塘非法引进了彩虹香鱼,那里的红点鲑鱼数量出现下降,因此管控现状成为重中之重。
布劳蒂加姆说:“我们野生动物保护局对于确保这些鱼类能够继续在此生存非常积极。”
缅因州北部营地业主兼短程客机无人区飞行员伊戈尔·西科尔斯基参与了州政府拯救大芦苇池塘红点鲑的行动。他说利用先进手段,比如环境DNA,是一种聪明的办法,因为红点鲑是缅因州自然风光中的,遭到了气候变化的破坏。这种鱼喜欢冷水。
西科尔斯基说:“谁知道这是否会是终结,或者我们是否能够稳定鱼的数量呢。迄今一切还好,最多只能这么说。”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