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15家上市公司业绩已受影响
“这件事太敏感了,我就不说了。”1月23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向广东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的龙头企业高管问起非洲猪瘟的情况时,他这样回答。云南地区一位从业十五年的养殖商户称,最恐慌的时刻是在去年11月到12月,临近地区疫情时有发生,兽医站的提醒短信一个接一个,感觉整个行业都很紧张。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自2018年8月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1月14日,有24个省份发生过家猪和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91.6万头。至1月22日,包括天邦股份(002124.SZ)、雏鹰农牧(002477.SZ)、温氏股份(300498.SZ)、海大集团(002311.SZ)、振兴生态(836330.OC)、天兆猪业(839932.OC)、双汇发展(000895.SZ)等至少15家上市公司先后表示,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业绩出现增速放缓或者明显下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认为,目前参考国际上类似疫情的控制至少需要两到三年,但整体对生猪产业不会造成太大冲击。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约6%左右,预计受影响程度有限。
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受影响
1月22日,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363.SH 以下简称“傲农生物”)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持股 10%的参股公司江苏加华种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加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根据1月18日农业农村部通报,公司于2018年12月初就出现生猪异常死亡,并私自采集样品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被告知检测结果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后,仍未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据统计,截至报告疫情时该公司共存栏生猪68969头。傲农生物表示,江苏加华可能面临无法获得强制扑杀补助和相关保险理赔,恢复经营时间也无法估计,导致公司面临金额难以估计的损失风险。
按照农业农村部的《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发病猪所在地点为疫点,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为疫区,疫区之内的活猪根据检测和调查结果确定扑杀范围进行扑杀。此外,根据2018年9月公布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标准,按照1200元/头掌握,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比例分别为40%、60%、 80%,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垦区的补助比例为。
一位从事畜禽养殖超过十五年的经营者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这样的补助是不足以弥补企业损失的,按照单只计算,小猪和肥猪每头大约亏损几百块,但母猪每头则要亏损更多,对于规模化养殖的企业影响层面就很大。
就在傲农生物公布疫情前一日,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345.SH以下简称“安井食品”)也发布公告表示,全资子公司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州安井”)在甘肃省庆城县在对非洲猪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生产批次为 2018112450T 撒尿肉丸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该公司称,营销网点涉及沃尔玛、大润发等全国范围内多个大型商超。安井食品表示,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及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本期营收和盈利水平。
作为华南以畜禽养殖为主的龙头企业之一,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498.SZ 以下简称“温氏股份”)今年业绩也受到非洲猪瘟影响。根据温氏股份公布的2018年度业绩预告,2018年1月-12月预计业绩同比下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37.79%-41.49%,预计盈利39.5亿元—42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67.5亿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养猪业务规模继续增长,公司商品肉猪销量同比增长17.1%,但受上半年行业周期性低迷及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年商品肉猪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4.42%,商品肉猪盈利水平同比下降。去年10月,温氏股份销售肉猪数量和收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出现下半年单月跌幅。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自2018年8月爆发非洲猪瘟疫情至目前,除前述三家公司外,包括天邦股份(002124.SZ)、雏鹰农牧(002477.SZ)、海大集团(002311.SZ)、振兴生态(836330.OC)、天兆猪业(839932.OC)、双汇发展(000895.SZ)等至少12家上市公司表示业绩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尤其是在2018年三季度后,国家陆续出台了灾区禁调、跨省跨区域禁调生猪等政策,打破了全国猪价的平衡体系,多家公司生猪销量、收入下降明显,直接导致新一轮的猪周期提前结束。
农业农村部2018年11月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也提到,限制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确实对部分企业生产周转产生了一些影响,部分猪场商品猪被迫压栏,仔猪调运遇到了一些困难。
预计影响至少持续两年或更久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是2018年8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随后,农业农村部启动了非洲猪瘟Ⅱ级疫情预警。
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开资料介绍,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对生猪危害重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病于上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70年代传入南美洲,2007传入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今年,全球非洲猪瘟疫情明显重于往年,新增疫情国家数同比上升30%,疫情数同比增加10.7%。在60个已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中,只有13个国家根除了疫情,根除时间多为5至36年,并付出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俄罗斯从2007年首次发生非洲猪瘟至今已经有11年,共发生疫情超过1000起,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国有2600万户的养猪的场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只有25万户,还占不到1%的比重。也就是说,有99%以上都是中小散户,而这些散户普遍存在防疫意识比较薄弱,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比较差。
农业农村部兽医局负责人曾表示,我国是生猪养殖和产品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0%以上,非洲猪瘟若在国内扩散蔓延,将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截止到今年1月15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向媒体通报数据显示,8月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2019年1月14日,曾有24个省份发生过家猪和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91.6万头。目前,已有21个省份的77个疫区按规定解除封锁。疫情处于点状散发,没有流行蔓延。1月21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李文京向媒体通报,目前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
不过,对于多数公司而言,他们的态度依然是谨慎的。广东一位蓄禽养殖龙头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非洲猪瘟的话题还是太敏感,他不方便说太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一些上市公司称业绩因非洲猪瘟下滑并不一定是普遍现象,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约6%左右,受影响程度有限。就目前而言,国内猪肉供需短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空窗期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因为成本、防疫政策以及公众对疫病认知等因素,但整体不会对生猪产业造成太大冲击。这一影响持续多久并不好说,具体经济损失也难以估计,主要看疫情的控制程度,参考国际上对于类似疫情的控制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意味着2019年到2020年会受到影响,但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持续更久。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从全年来看,8月初始于辽宁的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出栏和补栏造成一定影响。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6.94亿头,比上年减少820万头,下降1.2%;猪肉产量5404万吨,减少48万吨,下降0.9%。12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28亿头,比上年末减少1342万头,下降3.0%。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预测》认为,近期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需求端明显萎缩,同时因养殖户加速出栏,因此疫情会缓解生猪养殖业供大于求的状况并加速出清过程,猪周期有提前触底并回升的可能。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