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云南富源小黄姜“滞销”? 回应:不存在滞销,只是价格较往年偏低
近日,一篇题为《别让丰收变荒凉!1000吨小黄姜急盼出路,贫困山区一年的希望!政府证实求援!》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转载。文中写到:“在云南省富源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愿望是:卖掉 1000 吨销路难的小黄姜,过个安稳年。”“下霜后,小黄姜要是再销售不出去,村里1000多吨小黄姜就只能冻烂在地里了……”文章一经转载,网友十分关注,想伸出援手的同时也有疑惑:富源的小黄姜是否真的出现了上述情况?
据记者查询了解到,上述文章是于12月6日由某电子商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并配有富源县黄泥河镇鲁纳德村村民采收小黄姜的现场图片和视频,以及当地扶贫工作队队长燕志同接受采访的视频等。与此同时,文章末尾该公众号还发起了助农活动,以“5斤装小黄姜21.9元,8斤装29.9元”等扫码购买方式在电商平台上售卖。
该文章发布后的第二天,阅读量就已达到4万余次,购买留言数近200条。针对文中所表述的情况,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富源的小黄姜到底有没有销路难的情况?”“富源的小黄姜是否真要坏在地里了?”
为此,云南网记者致电富源县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全县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小黄姜滞销情况,但小黄姜价格与往年相比确实有所偏低。
随后,记者又与富源县黄泥河镇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据介绍,黄泥河镇今年不存在小黄姜滞销和销路难的情况。“黄泥河镇当地还设有生姜加工厂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产品均外销出去了。”该负责人还表示,在价格方面各个地方似乎都存在下降的情况,但他认为这种情况或许与市场调控有关,属于正常现象。
同时,云南网记者还致电富源县黄泥河镇箐口村委会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燕志同。他告诉记者,鲁纳德村的小黄姜不存在卖不出的问题,而是存在价格低的问题。
燕志同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小黄姜价格在5-6元每市斤,而鲁纳德村的村民把小黄姜从地里卖给经销商的价格在0.5-0.7元。“今年黄姜价格太低,当地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小黄姜在下霜之前必须挖出,要么按当前价格售卖,要么窖藏,等到价格回升后售卖。但窖藏存在着腐烂的风险以及市场风险。” 燕志同表示,此举是想通过引入电商,通过与电商找到合作的切入点搭建新的销售渠道,尽快在霜雪之前将当地的小黄姜销售出去,同时通过新的渠道(电商)降低中间费用,提高农民地头销售价格。
在追求天然、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植物提取物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备受瞩目。其中,源自中国特有珍稀树种——青钱柳的青钱柳叶提取物,凭借其独特的成分组合和显著的生理调节功能,正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和功能性原料领域的新星。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迅速从高科技概念演变为推动各行业创新的实用工具。从医疗、金融到制造业,这些技术正不断颠覆传统模式,使流程更加高效、精准和数据驱动。作为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的产业,食品行业同样也正被AI深刻改变。
棉籽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品质良好的植物蛋白资源,主要成分是球蛋白,其次是谷蛋白。其氨基酸组成除蛋氨酸含量稍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达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标准。
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叶子形状类似鼠尾而得名。其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目前在北美洲、欧洲、中国等地均有栽培。实际上,鼠尾草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古埃及人用鼠尾草来治疗不孕症,中古世纪的欧洲普遍冲泡鼠尾草茶来保健,所以希腊、罗马人又称其为“神圣的药草”。
柠檬苦素(Limonin)作为柑橘类水果中典型的四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特征、生物合成路径、生物活性机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已形成系统性进展。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为人体提供营养,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正常生长代谢的重要元素。硒在人体无法长期贮存,也无法合成,人体必须从膳食中不断获得硒元素来供机体需要。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