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智能化和信息化助推农业上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农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则是农业发展的有效助力。目前,新疆正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大力推广新装备、新技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借助信息化发展成果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实现新疆农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12月的新疆大地早已被白茫茫大雪覆盖,但在新疆农业博览园里依旧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冬季的严寒。园区植物工厂里的水培蔬菜,只在LED灯的培育下,长势旺盛,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借助现代农业科技,我们在设施农业大棚里种植了各类有机蔬菜。”12月1日,新疆禾润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说,即便是在冬季,这里的有机蔬菜种植品种也能达到三十多种,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电脑屏幕上就能实时查看农作物的长势,观测大棚内的湿度、温度等指标,缺水、缺阳光、温度过高等情况发生时,鼠标一点就可以及时化解"危机"。”乌鲁木齐市水西沟镇的十三座蔬菜大棚负责人周明告诉记者,这些日光温室已经在电动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智能化,顶棚可以自动调节,天冷了系统自动加热,天阴了系统自动补充阳光,全套设备的操控都是通过自动感应装置来实现的。每座大棚旁边都有一个操作室,里面是电脑设备,便于工作人员查看。由于实现了农业智能化,整个种植区只需要九个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
在乌苏市,这样的农业信息化手段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展。2016年,乌苏市建成了新疆县市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0万元,覆盖3000亩土地,建有1个信息控制中心和3个信息采集站,“互联网+农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远程监测、全程溯源的智能化模式。乌苏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苗向前告诉记者,今年,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发展设施农业达1.1万亩,该乡巴海村建立了物联网推广试点站,智慧农业正在发挥作用。
因为掌控农作物生长节奏,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农民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种植方式,现代农业装备和信息化的作用也在不断显现。
每年春季,在兵团第十师一八六团的农田里,都能看到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马力农机进行精准春播,耕多深、间距多宽,都可以借助卫星系统掌控。在农机的驾驶室里,北斗导航仪甚至可以代替人工掌控方向盘,驾驶员简单的操作便可以实现播行直、接茬准的播种要求。据悉,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农机可日播种200多亩,千米播行垂直误差不超过2厘米,提高了农业精准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
农业科技化不仅限于播种。每年9月到10月是新疆棉花的丰收季节,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采棉机和植保无人机进行采摘棉花的场景也越发普遍。肖代军是尉犁县兴平乡统齐克村的农民,这几年他都采用无人机给棉花打药。“以前我用拖拉机打药,600亩地得三个人花费两天时间完成,现在采用无人机打药,半天就够了。”
截至目前,新疆有83个县市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完善166个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5.3万个,农机总动力210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4.4%。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新疆农业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正成为农业产业兴旺的助推剂。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