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热点资讯 > “人造肉”即将端上美国人餐桌

    2018-11-26 来源:科技日报
    据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产品,俗称“人造肉”,很快就会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近日宣布,他们将联合对这种肉类的生产进行监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人造肉

    FDA和美国农业部将携手监管细胞培育出来的肉类。
    图片来源:美国《科学》杂志官网

            据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产品,俗称“人造肉”,很快就会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近日宣布,他们将联合对这种肉类的生产进行监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这两家机构发布的一份联合声明表示,他们将共同努力“培育这些创新食品并保持标准,以维护公共健康。”

            根据分工,FDA将负责监管制造人造肉所需细胞的收集、储存和培育;而美国农业部主要负责食品的生产和贴标签工作。

            实验室培育出来的肉类有何特殊?为何需要两大监管机构联合监管?这种肉类在走向消费者餐桌的路途上,还会遇到什么“拦路虎”?

    “人造肉”好处多多

            要想在实验室培育出人造肉,首先需要进行活检,也就是从一只动物身上提取一块组织或器官——通常是用针,获得干细胞,然后将干细胞放入培养皿中繁殖,得到肌肉组织。

            实验室培育出来的肉类有很多好处。首先,这将消除对培育和屠宰动物的需求。要知道,仅在美国,每年就有大约90亿只鸡和3200万头牛被宰杀。

            此外,它还有助于抑制气候变化,因为农业,尤其是肉类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当然,如果实验室培育肉类技术能够成功推广,还会让相关人士赚得盆满钵满,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

            2013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马克·波斯特创造出有史以来块人造牛排。随后,人造肉引来无数投资资金,众多私营公司,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PayPal创始人彼得·泰尔等在内的知名投资者,都对其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推动其商业发展方面付出了不少心血。

            比如,2017年8月1日,专门研究利用素食食材制作牛肉饼的公司“不可思议的食物”(Impossible Foods)宣布,其获得了来自新加坡基金公司淡马锡、比尔·盖茨、科斯拉风投等投资公司和个人共计7500万美元的融资。

    双管齐下确保标准

            但迄今为止,这些人造肉产品如何从实验室走向消费者的菜篮子,并最终被端上餐桌,一直面临如何监管的问题。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11月16日,美国农业部与FDA正式就实验室制造出来的肉类产品的商业化制定了规则框架。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今年10月,FDA与美国农业部召开会议,讨论了实施食品生产所需的监管框架并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FDA将负责管理细胞在实验室的整个过程,这是该机构的传统职能权限。在这些阶段之后,就要由农业部接手了,它将监督产品的生产与贴标签环节。“该监管框架将利用FDA在管理细胞培养技术和活体生物系统方面的经验,以及美国农业部在管理供人类食用的牲畜和家禽产品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相信,这一监管框架可以成功实施,并确保这些产品的安全。”

            美国优质食品研究所负责人杰西卡·阿尔米说:“我们相信,这两个机构能够相互协调,保证通过细胞培养得到的肉类对消费者无害并且贴上正确的标签,完全不需要为此制定新的法规或者额外条例。”言下之意是:要将实验室制造的肉投入市场,任何新的法律框架都是不必要的。

            目前,美国农业部和FDA正在积极优化技术细节,但他们说,他们有权协调各自的监管系统,以便不需要额外的立法。

            对此,阿尔米难掩兴奋:“这两个部门为可预见的透明管理提供了如此的便利,这对该工业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迹象。”

            来自养殖肉类初创公司“新时代肉类”(New Age Meats)的布莱恩·斯皮尔斯则表示:“(新的监管框架)减少了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在美国开发创新技术,使肉更美味、更健康、更可持续。此外,联合框架还使我们能更快地提供更多研发和制造岗位。”

    价格高企仍是“拦路虎”

            不过,人造肉在迈向餐桌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另外一只“拦路虎”:高昂的价格。2013年,波斯特创造出的块人造牛排的生产成本高达25万欧元(约合200万元人民币)。

            法国全国农艺研究所研究主管让-弗朗索瓦·奥凯特表示:“虽然成本肯定会大幅下降,但那也很难进入到工业阶段,除非取得技术突破。”

            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的好几家新兴企业目前正致力于破解这个难题。此外,还可以寄希望于农产食品加工业的大量支持,其中的支持者是泰森风险投资公司,这是美国的肉产品公司泰森食品公司旗下专门进行风投的企业。还有嘉吉公司、谷歌或前面提到的比尔·盖茨等。加州新兴企业Just因为生产不含鸡蛋的蛋黄酱而闻名,它自2011年创立以来已经筹集了2.45亿美元资金。

            阿尔米补充说:“以色列、日本和新加坡等国政府已经对这种食物技术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能吃上美味的人造肉。”

    相关阅读
    从材料到技术:食品纸质包装的创新与实践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2025-10-30
    功能性甜味剂木糖醇:食品加工中的甜蜜新宠!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5-10-30
    山茶:营养赋能下的保健与食品加工新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25-10-30
    酸面包:古老的发酵艺术与现代健康之选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2025-10-30
    猴头菇菌丝体:为健康赋能的食药用菌成分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2025-10-30
    “膜”法保鲜:天然精油可食膜助力食品长效新鲜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