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杭派茄子”后继有人
说到茄子,天南地北真是各有所爱,像广东人爱吃的棒状大茄子,单个就有斤把重,像安徽人尤爱青茄、白茄,北京人则钟情圆茄子,而在江浙一带,的莫过于窈窕少女般的细长紫红茄。由于消费差异,各地对茄子品种的研究,自然也大相径庭。
在浙江的蔬菜界,茄子可不算个小品类,蒸炒皆宜,四季不断。过去,主宰浙江茄子地头的,是响当当的品种“杭茄1号”。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面世后,尽管后起之秀不断,但它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
不过,记者最近从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了解到,新出炉的品种“杭茄2010”有望成为“杭派茄子”的继任者,试种五年多来,受到种植户的广泛欢迎,推广速度颇为惊人。这位“新星”何以如此吸睛?记者就此专访了该品种的选育人——杭州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张雅。
出梅后的七月中旬,正是张雅最忙碌的时间,她必须赶紧抢摘茄子,然后把种子洗出、晒干,等来年再种下去,从中挑选出良的材料进行配种。杭州的夏日,炎热无比,大棚内更是又热又闷,下来,张雅的衣服湿透几遍。
这苦可不是谁都能受!1991年,从浙江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不久后,张雅便到当时的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工作。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涯,张雅就做一件事:选育茄子新品种。当时,尽管“杭茄1号”已出炉,但由于种种原因,基础数据几乎一片空白,张雅只能从头拓荒。
2003年,张雅拿到了一批珍贵的茄子材料:搭载“神舟四号”飞船、上过太空的“杭州红茄”。她的任务是,从中找出有效的变异株,并进行优化、选育,稳定优良遗传性状。这个过程可谓万里挑一,少则五六年,搞不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当紧张研究,一件事给了张雅一记狠狠的“教训”。2006年,她培育的“紫妃1号”新品种推向茄农时,尽管果形漂亮、产量出众,但由于果面不光、缺乏光泽度,被不少农民拒之门外。这让张雅意识到:除了注重果形、产量和口感,商品性也是选育茄子新品种的“王道”之一,好不好卖,得由市场说了算。
马上,张雅就调整了育种目标。茄子育种是个大工程,一个连栋大棚内,有上万株茄子,每株茄子都“有名有姓”,张雅必须了然于胸。期间,不仅要人工授粉,还得实时记录每株茄子生长状况,特别是4月底到6月初的这段时间,因为要进行配组选种,张雅是雷打不动,天天守在地里,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与一个新品种擦肩而过。
“所以育种,既要看运气,关键还是看耐心和积累。一个新品种的诞生,是无数次的失败与试验后,坚守得来的惊喜,可以说是一场修行。因此,做科研必须吃得苦中苦。”张雅感触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杭茄2010”终于脱颖而出。据介绍,其果形长直,耐热性强,夏季连续结果性好,产量高自然不在话下,最为出众的就是光滑漂亮、紫红亮丽的“颜值”。而且从亲本上来说,其完全属于颠覆性的新品种。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浙江的临安、嘉善等地,已开始陆续试种“杭茄2010”,反响均十分可观。由于商品性好,行情佳时,所产茄子的批发价比普通茄子高出5毛到1块钱,而行情跌时,也能率先打通销路,许多菜贩还把“杭茄2010”的茄子当做“门面”,盖在茄摊最上层,以便招揽买客。
杭州市临安区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最早试种“杭茄2010”的合作社之一,负责人王林平告诉记者,这几年,由于效益喜人,农户们对“杭茄2010”信心十足,现在,除了合作社自己种的40多亩茄子,每年还育苗近30万株,供给周边茄农。
如今,说“杭茄2010”是新宠儿毫不为过。像2016年,卖出的种子还不到10公斤,可去年一下卖出100多公斤,今年又翻了一倍多,200余公斤的种子,毛估计可播种4万亩以上。对此,张雅心里很是欣慰,“种子好不好,对农民增收来说太重要了。因此,育种这件事就算再累再苦,我也会坚持的!”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