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人工
    客服
  • 官方
    微信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河南省闯出“优麦路”唱响“绿色曲”

    2018-07-22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盛夏时节,中原大地再次传来夏粮丰收的佳讯: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7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总产量722.74亿斤,继续居全国之冠,仍处于历史高位,属收成较好年份。

           盛夏时节,中原大地再次传来夏粮丰收的佳讯: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7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总产量722.74亿斤,继续居全国之冠,仍处于历史高位,属收成较好年份。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回顾整个夏粮生产,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表示,面对频发多发的自然灾害,我省夏粮生产立足抗灾抓生产保丰收,积极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多灾之年夏粮取得较好收成,既稳固了“中国粮仓”,又实现提质增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描绘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更高效:12天收完8600多万亩小麦
          以前麦收有五忙,割拉碾晒藏。提起今年麦收,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村支书李新瑞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快!“过去收麦怎么也得10多天,今年不到4天全村的麦子就都收完了。”
         与往年轨迹一样,中原大地从南到北“机收会战”依次展开。与以往相比,今年有更多的收割机在麦田飞奔。
         中原大地麦收忙,但闻轰鸣难见人。今年麦收从5月28日开镰,到6月8日基本结束,全省8600多万亩小麦,仅用12天就全部收获完毕,创造了麦收历史最快的纪录。特别是      6月1日至4日的麦收高峰期,4天就收获了全省近一半面积的小麦,2日至4日连续3天日收割面积超千万亩。
        “麦收进度快、效率高,离不开现代农机。”省农机局局长凌中南介绍,我省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型高效、大喂入量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加,机收效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麦收期间,全省收割机投入总量18万多台,参加跨区作业的大喂入量收割机占比七成以上。”
         不仅仅在广阔的平原,近年来我省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轮式收割机、履带式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等现代农机高效衔接,前收小麦后播玉米,让传统夏收夏种夏管模式提速降挡为“两夏”。一场由新型经营主体“主演”的“麦收大片”,正在悄然开启农耕方式转变新篇章。

          更优质:围绕优质小麦提质增效
          老百姓有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粮食的重要性。小麦是重要口粮之一,我省夏粮生产来不得半点马虎。
           夯实粮食之基,方能筑牢百业之根。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四优四化”持续发力,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立足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推动优质专用小麦持续健康发展,产粮大省闯出了发展优质小麦新路径。
          麦收期间,长垣县豫长种植合作社的苗寨镇黄河滩区基地,4000多亩麦田一望无际。合作社理事长祝山记说,包括该基地在内,合作社承包的9000多亩地全部种的是优质小麦“新麦26”,实现了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优质小麦不愁卖,比普通小麦每斤价格高1毛5,这边收完直接送到收购企业,当天过磅当天结账。”
           作为全国小麦生产大省,优质小麦正成为我省夏粮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亮点。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840万亩,较上年增加40%,通过多种渠道产销衔接,订单率达到88.2%,实现了优质专用小麦价值化。
           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李军介绍,全省840万亩优质小麦中,一千亩以上单品种片区达1769个,面积756万亩,占全省的90%。“新麦26”“郑麦366”“西农979”“扬麦15”等6个主导品种种植面积679万亩,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的80.8%。“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将成为我省优质小麦发展方向。”

            更绿色:万顷田畴唱响绿色发展曲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
           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从备耕培训,到春耕生产,再到春季田间管理,绿色农业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无人机作业、物联网监测、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绿色生产逐渐成为我省夏粮生产中亮丽的底色。
           张甲庚是唐河县禾健植保合作社负责人,今年对农药使用“减量化”深有体会:“现在无人植保机一亩地只需500毫升农药,比人工打药农药利用率提高25%~30%,用的全是低毒高效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效果非常明显。”中科院在河南实施STS项目,封丘县黄陵镇庄呼村农民赵振强家的5亩多小麦,在去年秋播期间因阴雨天气造成晚播,春季又遇倒春寒等不利影响下,通过测土配方减少化肥增施有机肥,亩产没有降低反而增加100多斤。
            减量控害、减肥增效,绿色发展正在逐渐引领小麦生产方式,成为粮食生产的新动力。目前,我省已建立多层级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核心面积66.5万亩,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效果达9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增产率15%以上,辐射带动了全省小麦病虫害防治。
           河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赵鹏说,尽管我国农业在过去的2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粮食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带来了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耕地退化等问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走出绿色生产的道路,实现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年,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朱攀峰认为,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我省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农业大省在迈向现代农牧业强省的征途上步履铿锵。

    相关阅读
    珍稀青钱柳叶功能成分及多元应用

    在追求天然、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植物提取物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备受瞩目。其中,源自中国特有珍稀树种——青钱柳的青钱柳叶提取物,凭借其独特的成分组合和显著的生理调节功能,正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和功能性原料领域的新星。

    2025-07-10
    人工智能如何颠覆传统产品开发流程?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迅速从高科技概念演变为推动各行业创新的实用工具。从医疗、金融到制造业,这些技术正不断颠覆传统模式,使流程更加高效、精准和数据驱动。作为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的产业,食品行业同样也正被AI深刻改变。

    2025-07-10
    棉籽蛋白:被低估的植物蛋白“超级巨星”

    棉籽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品质良好的植物蛋白资源,主要成分是球蛋白,其次是谷蛋白。其氨基酸组成除蛋氨酸含量稍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达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标准。

    2025-07-10
    自带芬芳的鼠尾草,还有哪些“热门”功能输出

    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叶子形状类似鼠尾而得名。其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目前在北美洲、欧洲、中国等地均有栽培。实际上,鼠尾草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古埃及人用鼠尾草来治疗不孕症,中古世纪的欧洲普遍冲泡鼠尾草茶来保健,所以希腊、罗马人又称其为“神圣的药草”。

    2025-07-10
    柠檬苦素生物合成、作用机制及食品功能化应用前沿

    柠檬苦素(Limonin)作为柑橘类水果中典型的四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特征、生物合成路径、生物活性机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已形成系统性进展。

    2025-07-10
    富硒食品开发利用现状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为人体提供营养,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正常生长代谢的重要元素。硒在人体无法长期贮存,也无法合成,人体必须从膳食中不断获得硒元素来供机体需要。

    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