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美味溏心蛋的“营养+安全”公式,何解?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病毒和细菌也都在蠢蠢欲动。一些吃货们最近也因为一种美食陷入了新的纠结——好吃但是营养和安全系数未知的溏心蛋。溏心蛋因为没有完全熟透所以拥有软嫩甚至流动的口感,但是没熟的鸡蛋会不会让吃货们无法获取营养,还招惹上禽流感等病毒和细菌呢?
蛋黄不熟≠营养不高
一般来说,鸡蛋只有熟吃才能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但是关键不在于蛋黄要熟,而是蛋清。蛋清当中,如生物素结合蛋白、蛋白酶抑制剂等都是鸡蛋中妨碍消化吸收的因素。其中生物素结合蛋白会牢牢地“绑住”鸡蛋当中的一种B族维生素——生物素,让它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没听说过这种维生素?那是因为它不太容易缺乏。如果想缺生物素,办法很简单:天天吃生鸡蛋清,吃上一个月试试,就知道缺乏生物素是什么感觉了。先提醒一句,缺这种维生素会出现掉头发的症状。
此外,鸡蛋清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如卵黏蛋白则会妨碍人体消化蛋白质,让鸡蛋中的优质蛋白质无法被人体充分利用。
比较幸运的是,这些捣乱的蛋白质都在蛋清里,而且比较怕热,在蛋白加热凝固之后,这些成分就会失活,鸡蛋的营养就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
蛋清在60摄氏度的温度下就可以缓慢地凝固,凝固速度慢的时候,它的质地比较软嫩。如果加热温度比较高、时间比较长,蛋清就会凝固得更紧密,口感也会比较老硬。而蛋黄中妨碍消化吸收的因素非常少,所以理论上说,只要蛋白凝固,蛋黄不完全凝固也不妨碍鸡蛋的营养价值。
安全溏心蛋≥72度
蛋黄比蛋清的凝固温度高,要到70摄氏度以上才能缓慢凝固,所以在加热过程中才会出现蛋清凝固而蛋黄还没有凝固的阶段,也就是溏心蛋了。
人们对溏心蛋的担心主要还是怕加热温度不够,不能杀灭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和禽流感病毒。这是因为在70摄氏度以下的时候,虽然蛋清凝固了,但细菌还不一定被充分杀灭,除非时间比较长。而鸡蛋壳上常常会污染沙门氏菌,在禽流感病毒流行季节,也有可能沾上病毒。
我们都知道“巴氏杀菌”的原理,就是让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把它们杀死。加热温度越高,细菌和病毒死得越快。如果在70摄氏度以下加热,沙门氏菌需要20-30分钟才能被杀灭。假如是100摄氏度的高温,它就会在几秒钟之内死掉。禽流感病毒在60摄氏度下也要加热30分钟才保证彻底杀灭,而100摄氏度下1分钟就能杀死。
如果溏心蛋的加热温度到不了中心温度72度(食品工业对“烹熟”的定义),时间又不到半小时,还是有可能让沙门氏菌和禽流感病毒漏网的。
所以,吃溏心蛋要格外注意卫生,经过表面杀菌的蛋比较放心一些。在煮整枚蛋的时候,先让鸡蛋在沸水中煮3分钟,然后关火,焖十几分钟,使蛋壳表面和蛋清部分尽可能彻底杀菌为好。
不熟蛋黄中毒案件=0
但是,蛋壳和蛋清都彻底杀菌了,中间的蛋黄还没有充分凝固,有点嫩嫩的,有危险吗?实际上,如果没有人为操作给蛋黄带来污染,细菌和病毒是很难进入蛋黄的。
这是因为生的蛋白中有多种抗菌物质,比如溶菌酶和卵黏蛋白,还有蛋黄膜的保护,没有散黄的蛋黄本身是不至于带来安全风险的。事实上也几乎不曾听说有人因为吃蛋黄不够熟的整煮鸡蛋而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病毒感染的例子。
所以,在蛋壳和蛋清有充分杀菌的前提下,蛋黄呈现嫩嫩的状态就足够了。这时蛋黄中的营养素几乎没有损失,胆固醇也没有氧化,不妨碍消化吸收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吃鸡蛋,接触蛋壳和生蛋液的过程同样有污染的可能。因为蛋壳有很大可能污染致病菌和病毒,所以接触过鸡蛋壳要马上洗手,不能接触餐具和食物。打开的蛋壳更不能乱放在案板、台面上,要马上扔进垃圾桶。盛装生鸡蛋的碗要及时洗净,避免生蛋液污染其他食物。鸡蛋煮、煎时尽量不要把蛋黄膜弄破,避免细菌污染进入。如果可能的话,购买表面经过杀菌处理的品牌鸡蛋,更放心一些。
3月17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正式公布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行业生产中为改善食品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食用色素、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调味剂、增稠剂等。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脑力和体力持续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机体产生疲劳的机制目前的解释主要为能量物质水平降低、代谢产物的累积、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Ca2+代谢紊乱等。
当顶层出手的时候,“减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话题了,而是要切实的落到实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攀升至70.5%,儿童群体也将突破31.8%。“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将“减肥”这个私人话题正式升到了社会层面,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体现。
甘薯,又称红薯、甜薯、白薯、朱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多酚、黄酮、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高性价比的食物。
电解质水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在运动、高温、疾病等场景下,为人们提供了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场上电解质水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们将从相关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解质水的定义、分类、营养成分、标签标识等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电解质水。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