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喝水少、吃太咸、多嘌呤……五类吃法最招结石
近年来,查出结石的人越来越多,有关“吃豆腐得结石”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体内这些“小石头”真是吃出来的?为此,记者采访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蔡东联。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结石发病率的国家之一,南方部分地区发病率超过10%。蔡东联介绍,人体形成结石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在炎热地区、运动过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重要成因之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易患结石的吃法。
喝水少、水质差最易引发结石。常见的肾结石,就与长时间喝水不足有关。人体70%的成分是水,其代谢、排毒都需大量水分。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 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易引起结石。建议成人每天喝至少8杯水。蔡东联表示,有些地区的饮用水是硬水,晶体、钙含量较高,会使人体尿钙增高,形成结石。
摄取过多高蛋白质食物。例如经常吃肉太多甚至拿肉当主食的人。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后,会增加尿液酸性,身体为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经常大吃大喝的人易超标,可多吃果蔬并相应减少肉类摄入。
吃太咸有风险。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烹饪时可用蒸煮代替煎炸,菜出锅时再撒盐,少吃咸菜、酱类等高盐食物。
嘌呤高的食物吃太多。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过高,可能形成尿酸结石。吃嘌呤多的食物时别喝酒,应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谢、排出。
饮食中油水大。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当水分摄入不足时,易产生结石。吃了油大的食物更要多喝水才能避免结石。
此外,蔡东联也列举了生活中关于“吃出结石”的几个误区。
误区1:吃菠菜豆腐汤会导致结石。菠菜等青菜含大量草酸,豆腐含钙丰富,人们觉得二者一起吃,会产生常见的草酸钙结石。蔡东联表示,菠菜豆腐在一起,的确会产生草酸钙,但其无法被人体吸收,也不会进入泌尿系统,而是随其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会造成结石。同样的道理,奶茶中的草酸也不会导致结石。
误区2:吃富含钙的食物会导致结石。很多人因害怕得结石,不敢吃豆腐、喝牛奶。蔡东联表示,一般人或结石患者不需刻意回避含钙食物,形成结石的成分要在特定的尿液酸碱度下才会析出。相反,充足的钙会结合肠道中的草酸,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钙,从而避免形成结石。建议成人每天喝300毫升牛奶,既能保障当天所需的钙,又不必担心过多钙导致结石。
误区3:吃太多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结石。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草酸,有人担心吃太多高维生素C含量的食物会增加尿中草酸浓度。研究证实,饮食中吃大量维生素C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无关。蔡东联表示,除非依靠营养品等大量摄入,否则从饮食中获取的维生素C不足以成为结石病因。
误区4:喝啤酒可预防结石。因啤酒中的酒精和水分有利尿作用,便有了这一说法。研究表明,酒精的利尿作用短期内可帮助排尿,但若喝太多,不断排尿反而让水分流失更快,更易产生结石。(
桑叶粉固体饮料是一种以优质桑叶为原料制成的健康饮品,经过干燥、粉碎及加工制成易溶解的固体饮料形式。桑叶粉固体饮料保留了桑叶的天然营养成分,如多种氨基酸、黄酮及矿物质,为日常健康饮用提供便利和营养支持。
高膳西梅饮是一种以西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健康饮品,富含膳食纤维、天然果酸及多种维生素。高膳西梅饮通过现代加工工艺保留西梅的营养成分,同时改善口感,使其成为促进肠道健康、辅助消化的理想饮品。
无乳糖全脂奶粉是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去除乳糖的全脂奶粉,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及追求健康营养的人群。无乳糖全脂奶粉在保留牛奶原有营养成分的同时,有效降低乳糖带来的消化不适,是现代乳制品市场的重要产品。
全伺服包装机是一种利用伺服电机驱动,实现全自动、高精度包装操作的现代化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及日化产品包装。全伺服包装机凭借高速、精准和智能控制的特点,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和包装质量的关键设备。
肉类加工设备是指用于屠宰、分割、绞肉、腌制及包装等肉类加工环节的各类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厂、肉类加工企业及餐饮产业链。肉类加工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卫生安全,是现代肉类加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茎生产线是一种集清洗、削皮、切割、蒸煮、干燥及包装于一体的自动化加工系统,广泛应用于土豆、胡萝卜、山药及甘薯等根茎类农产品的加工。根茎生产线通过全程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是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的重要设备。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