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食品原材料 > 食用色素会否影响人体健康?
日常生活里,食品中添加色素的现象经常存在,比如五颜六色的糖果,各式颜色的棒冰、果冻等。食品中添加色素后,颜色更加鲜艳,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是,色素能否食用?又会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呢?
食用色素的概念
食用色素又称食用着色剂,能够改善食品的色调以及色泽,赋予食品良好的外观、增进食欲,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是一种可食用的物质。食用色素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是从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如胡萝卜素、姜黄素、花青素等,从动物中提取的色素有虫胶色素、紫胶红、胆红素、血红素等。其实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有使用着色剂给食物上色的习惯,那时候人们使用的都是天然产品,除了少数矿物颜料外,主要是植物源色素,比如红曲米,是一种很好用的天然红色素,可用来制作红酒、红腐乳等;在高等植物方面,生产蓝色、黄色、绿色的颜料的高等植物种类不少,特别是一些农业产品,如玉米、高粱、辣椒、萝卜、番茄、紫甘蓝、紫甘薯等,产量较大,利用方便,大多沿用至今。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含有色素的药用植物,如紫草、藤黄、薯莨、菝葜等许多植物,都是可以染色的中草药。
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方式从煤焦油中提取加工合成。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斯(W·H·Perkins)发明了个合成有机色素苯胺紫以后,食品着色开始进入使用合成色素的时代。由于合成色素色泽鲜艳,性质稳定,成本低廉,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取代了天然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品种超过100种。
不同国家对食品着色剂的种类和使用均有明确规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中也都有食品天然着色剂和食品合成着色剂的使用规定。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食品着色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或残留量,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也在逐步完善。同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识通则》(GB7718)也规定,只要在食品中使用了着色剂就必须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标识。
食用色素须正确使用
天然色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但有不易溶解、染色不均匀、易褪色、成本高等缺点。合成色素的优点是色泽鲜艳、着色稳固、性质稳定。
相对来说,天然食用色素被认为是安全的。国家对每种色素在不同食品中的使用都有相应的标准范围和使用许可。但无论是食品天然着色剂还是食品合成着色剂,其安全性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只要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并按照标准规定和相应质量规格要求规范使用就是安全的,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国标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安全评估的,对符合标准情况下使用的着色剂,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心。
西柚粉是以新鲜西柚(又称葡萄柚)为主要原料,经过榨汁、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一种天然果味粉末。西柚粉不仅保留了西柚果肉中的营养成分,还具有浓郁的果香、酸甜适中的口感,广泛应用于饮品、保健食品、美容产品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健康生活中备受欢迎的营养果粉原料之一。
甜玉米粉是一种以优质甜玉米为主要原料,经过脱粒、干燥、粉碎等工艺精制而成的细腻粉末。甜玉米粉既保留了甜玉米的天然香味和营养,又具备良好的溶解性和加工性能,是现代食品工业和家庭膳食中广受欢迎的一种健康粮食制品。
甜橙粉是以新鲜甜橙果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榨汁、浓缩、干燥等现代工艺加工而成的果味粉末。甜橙粉保留了甜橙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质地细腻、色泽金黄,具有溶解性好、携带方便、易于储存等优点。
甜菜汁粉是一种以新鲜甜菜为原料,经过榨汁、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天然植物粉末。甜菜汁粉保留了甜菜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天然色泽,具有溶解性好、色泽鲜艳、口感温和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和天然色素等多个领域,成为健康食品开发中的重要原料。
水蜜桃粉是以新鲜水蜜桃果肉为原料,经过清洗、切片、低温干燥、粉碎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天然果粉产品。水蜜桃粉完整保留了水蜜桃的香气、甜味以及丰富的营养成分,既保留了原果的天然风味,又大大提高了保存与食用的便利性,是现代健康食品加工中的优质原料之一。
石榴粉是以新鲜石榴果实为原料,经过清洗、去籽、低温干燥及粉碎等工艺制成的天然果粉。石榴粉完整保留了石榴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香气,质地细腻、色泽鲜艳,口感酸甜适中。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