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淀粉和薯业 > 我国淀粉糖的发展行情如何?
我国淀粉糖产量增长迅速,从1999年77万t到2007年594万t,产量增长了7.71倍,堪称飞速增长,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淀粉糖生产国。淀粉糖生产企业的产能持续增长。目前,国内新建的淀粉糖项目以10万t为起点,规模企业产能达到100万t。淀粉糖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由原来的葡萄糖浆和麦芽糖等单一产品向低聚糖、结晶果糖等新产品方面延伸,仅糖醇类品种就已增至32种。淀粉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出口全面增长。
【淀粉糖】
我国从1978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其中农村土地体制改革,使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食产量稳步增加。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30477万t,其中玉米产量5595万t,占粮食总量的18.35%。到1992年,粮食总产量已增加到44266万t,其中玉米产量9538万t,占粮食总量的百分率提高到21.54%。玉米的增产给玉米淀粉糖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的双酶法淀粉糖化技术给玉米淀粉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工艺支持,自此淀粉糖生产规模和产量进入发展的快速阶段。1989年,淀粉糖产量25.3万t[1];1990年,淀粉糖产量30万t,主要是麦芽糖和葡萄糖浆两个品种。据统计,1995年,淀粉糖产量为45万t,1999年为77万t,2000年已达100万t。尽管如此,由于我国食糖消费量一直较低,蔗糖的产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另外,由于玉米淀粉糖的生产成本较高,玉米淀粉糖产业发展也就相对比较缓慢。1997年,我国规模淀粉糖生产企业年产量仅为1万t。进入21世纪,我国的淀粉糖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规范产业管理,致使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出现单价低于蔗糖的新情况。特别是《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中确定“十五”期间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是玉米、制糖工业等12类农产食品工业,得益于此,我国的淀粉糖产业不管从产能还是产品种类来说,都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