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奶酪知识产权保护得到重视
全世界奶酪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形态、口感和风味丰富多样。截至目前,虽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并发布了全球30多种奶酪技术规范,但由于全球各地奶酪的制作技艺都极具地域和民俗特色,制作方法不尽相同,风味和形态也不一样,参与国际贸易的奶酪品种及数量差异也很大,难以对奶酪制作方法进行统一。

1856年,巴氏杀菌技术问世。应用巴氏杀菌方法成为奶酪生产的第二次变革。一些奶酪摆脱了手工制作,开始批量收集牧场的牛羊乳,统一进行杀菌,降低了微生物风险,同时,促进生产规模大幅提升。从此,许多奶酪生产商重视生产规范管理,专注研制发酵剂、凝乳酶和如何实现机械化制作,产量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即便巴氏杀菌法广泛应用于奶酪生产,也不排斥那些不杀菌奶酪的客观存在,目前世界各地仍有许多不杀菌奶酪品种,如早期的中国鞍达奶酪(Anda Cheese)、瑞士埃门塔尔(Emmentaler)奶酪、爱尔兰的米里斯(Milleens)奶酪、英国的兰开夏(Lancashire)奶酪等,虽然有的产量不大,但始终独树一帜,成为奶酪家族中的瑰宝。
随着国际贸易日益活跃,奶酪商业价值突显,一些国家和协会组织越来越重视奶酪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奶酪原产地命名保护办法或地理认证标志(PGI),规定一些奶酪必须在指定地区生产,采用传统配方,设定特殊标识PDO(或AOC、AOP、DOP、DOC、DO等),以保护本地传统奶酪。截至目前,法国规定原产地命名的奶酪比较多,约有30多种,其次是意大利、瑞士、英国。从这点看,奶酪原产地的重要性似乎超过了制作技艺本身。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