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乳酸菌产业以年超12%的增速冲向1200亿规模,我们是否该追问:这份高增长背后,为何80%以上的优良菌株仍依赖进口?全国科研与企业力量各自为战,种子资源保护与开发体系缺位,菌株培养成本高、科研成果落地难的困局,真的无法突破吗?当国际数据服务存在断供风险,我们又该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乳酸菌科研与产业生态?从“菌种依赖”到“技术自主”的跨越,中国乳酸菌产业究竟需要怎样的原点性突破与创新协同?
2025年10月24日,由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山东省饮料行业协会、山东省乳制品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 “PROPAK 智享会 —— 创新与融合:面向未来的饮品技术与产业升级” 大会上,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刘文俊研究员在其《乳酸菌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报告中,系统展示了我国乳酸菌全链条创新成果。针对产业长期面临的菌种资源匮乏、优良菌株筛选难、生产技术落后等“卡脖子”难题,研究团队建成了全球**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LABCC),保藏菌株5.5万余株,覆盖98%已知物种,规模为国际领先企业的1.58倍。通过实施“万株基因组计划”,解析了近3万株菌的基因组,建成全球**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iLABdb,挖掘出36个重要功能基因。这些突破性工作为我国乳酸菌产业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与数据基础,有力推动其在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一键询盘 预约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