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广东新会: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无废”产业链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无废城市”建设体制机制,能够有效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与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助推“无废城市”建设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是“中国陈皮之都”,陈皮文化源远流长,陈皮产业发展迅猛。新会区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新会区新会柑种植面积14.3万亩,新会柑鲜果产量15.03万吨,产出新会柑皮约75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30亿元,带动全区7万多人就业,带动“三农”直接收益超15亿元,新会陈皮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众所周知,制作新会陈皮的原料是新会柑果皮。新会人种柑取皮已有数百年历史,在传统加工过程中,新会柑去皮后的果肉往往作为废弃物被丢弃,每年会产生约11.8万吨废弃柑肉。这些柑肉被随意倾倒在路边、河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破解这一难题,江门市从加强管理、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新会柑果肉实现资源化、高值化利用。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制定《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将随意倾倒、丢弃新会柑肉的行为列入处罚条款,在新会柑采摘季,通过发布管理通告,压实区、镇属地责任,加强日常监测和巡查,严禁柑肉随意倾倒、丢弃等行为。二是加强政策扶持。新会区政府印发了《新会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扶持措施》,对以新会柑肉为主要生产原材料的加工企业或柑肉处理企业,提供每处理新会柑肉1000吨补贴3万元的政策扶持。三是积极推动柑果肉资源化利用项目。近年来,不少新会陈皮企业的产业蓝图进一步扩大,不再只局限“一块皮”,而是瞄准“一粒柑”,深挖一直被人们忽视的新会柑肉的潜在价值,进一步了解柑肉的营养成分,研究柑肉的加工处理方法,研发出以新会柑肉为原料的各类特色产品,大大延伸了新会陈皮产业链,为新会柑增值贡献力量。新会区先后推动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皮酵素和浓缩果汁项目、广东哈力高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柑酒和有机肥项目等共7个资源化利用项目,新会柑果肉年处理加工能力超15万吨,充分满足了江门市柑果肉处理需求,让原本被丢弃的柑果肉变废为宝,打通了柑果肉处理产业的价值链。新会区的“无废陈皮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模式已成为江门市“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典型案例。接下来,江门市将把“无废陈皮产业链”的先进经验推广到生蚝养殖、新能源动力电池等产业,助推“无废城市”建设。
陈皮酵素成“明星产品”
“通过科技手段让新会柑肉‘变废为宝’,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新宝堂董事长陈柏忠说。2017年,新宝堂陈皮酵素正式面世。不同于传统的陈皮系列产品,新宝堂陈皮酵素所使用的新会柑成分是一直不为人重视的柑肉。“制作陈皮酵素,需要及时对新鲜果肉进行果汁提取和发酵处理。新会柑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我们以新会柑的果汁为母液,结合新会陈皮、人参、枸杞子、山楂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制作陈皮酵素。”陈柏忠表示。
如今,陈皮酵素已成为新宝堂的“明星产品”,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陈皮酵素的成功推出,背后是企业经营者坚定的信念,是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2016年,新宝堂与台湾南台科技大学正式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利用新会柑肉开发高附加价值的酵素饮品及高效堆肥等柑肉副产品;与五邑大学共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研发新会陈皮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同年,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用科技手段,将新会柑的价值最大化,研发陈皮酵素等陈皮衍生系列产品。目前,新宝堂“一种增强免疫力新会陈皮酵素饮料的制备方法”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新宝堂陈皮酵素已正式进入广东省中医院,进行对失眠、高尿酸血症、高血脂、调节肠道功能(便秘)等疾病的人体临床疗效研究;新宝堂陈皮酵素整体技术经广东省南方食品医药行业评估中心评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明星直播带货、聘请世界跳水冠军担任新宝堂陈皮酵素品牌形象代言人、登上央视《国货之光》栏目……新宝堂陈皮酵素除了拥有过硬的产品实力,还有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据了解,新宝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打开市场,全渠道销售,在全国拥有5000个经销商,开设多达100家专卖店,销售版图覆盖34个省的1869个城市,同时,在中国香港和澳门也成立了分公司。“新宝堂生物科技陈皮酵素项目和陈皮制药项目的成功转化,将新会的废弃柑肉变废为宝。接下来,随着新会陈皮酵素市场的打开,整个新会柑的皮、肉、渣、汁、核都能够充分利用,有利于新会陈皮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可以有效助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陈柏忠对未来陈皮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酿制东方白兰地
走进佰世富东方白兰地窖藏文化体验馆,一股酒香扑鼻而来,体验馆的地下大酒窖内整齐摆放着216个西班牙橡木桶,每个橡木桶内都装满了酒,重约225公斤。“白兰地是由水果经过发酵、蒸馏、储藏和酿造而成的蒸馏酒。传统白兰地用葡萄作为发酵原料,而我们生产的东方白兰地采用本土较具代表性的农产品——新会柑肉作为发酵原料,制作出来的酒有一股独特的柑香。”广东佰世富东方白兰地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廖文彬介绍说。
“新会柑浑身是宝,柑皮与柑肉是同根同源的物质,所具有的药用价值不分彼此。我们留意到,一直以来,新会柑肉利用率不高是柑农比较头疼的事。”廖文彬表示。据了解,佰世富陈皮白兰地创始人陈卓宏是新会人,他抱着一定要为家乡人民解决难题的想法,带领团队考察各国白兰地产业,并持续开展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会柑全产业道路,产出陈皮白兰地等产品,让新会柑的利用率接近100%。
2019年,佰世富在新会区三江镇茶湾村投入巨资,建造了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白兰地生产基地,成为广东省首家生产白兰地的企业。佰世富还创立了东方白兰地研究院,研究出果汁超滤杀菌技术,得到细腻的新会柑汁,并运用独创技术,推出了3款独具东方特色的新会柑果酿制酒,满足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廖文彬表示,未来,佰世富将继续在提高新会柑产业产值、促进新会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优化核心产区种植环境和土地营养等方面发力,为柑农带来更多收益,促进新会柑深加工行业、环保行业和陈皮白兰地行业形成闭环大产业链。
柑果皮肉智能分离
在柑果座上放4个柑果,按下绿色启动按钮,转盘旋转到开盖开孔工位,短短几秒钟,柑果即可实现开盖开孔、果肉分离。这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师生创新创业团队研发的“开盖挖肉机”,主要用于柑普茶和陈皮加工。这款功能强大且实用的“开盖挖肉机”,全称为“柔性自适应新型柑普茶分层递进式开盖挖肉机”。“这款设备结构比较简单,维护也很方便,每分钟可以加工35个柑果,工作效率相当于人工操作的10倍,而且果皮损坏率仅为2%左右,是一款集开孔、开盖、挖肉功能于一体的低成本小型加工机器产品。”团队负责人之一、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智能装备教研室主任谭伟超介绍说。
新会柑果加工属于传统产业,一直以来以人工操作为主。针对这一现状,江门职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教师刘子贵、谭伟超带领学生黄贵霆、潘俊伟等组建团队,开展非标自动机械技术攻关与研发。为了掌握果农和企业的真实需求,团队成员多次走进新会柑种植基地,向果农了解柑橘的种植过程和果实特性,并走访了一些大型柑果加工合作企业,交流柑普茶制作工序,了解柑果加工的痛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实践,我们成功研制出挖肉机与开皮机。与人工操作相比,这2款机器的工作效率高达人工的10倍,果肉平均去除率也达到了98%—99%。”谭伟超说,在研发过程中,师生团队结合新兴的视觉技术、柔性振盘技术、机器人和数字控制技术,自研出“柔性自适应新型柑普茶分层递进式开盖挖肉机”,陈皮深加工设备和全自动光圈折叠式柑普茶包装机等系列加工设备,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受到了果农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在新会陈皮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刘子贵、谭伟超带领的团队研发出的加工设备在江门多家龙头柑果生产企业进行了成果转化,带动200余户果农年均增收3倍以上。与此同时,智能制造技术在本地一些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累计新增产值935万元。“最难忘的是得到果农阿叔的点赞,他们的肯定给了我们强大的动力。”作为研发团队的成员,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学生黄贵霆倍感自豪。
灰树花粉是以灰树花为原料制成的高营养保健食品原料。灰树花粉富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是现代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成分。
有机猴头菇粉是以优质猴头菇为原料,通过低温干燥与粉碎工艺制成的天然保健食品原料。有机猴头菇粉保留了猴头菇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梨果仙人掌粉是一种以梨果仙人掌为原料,经清洗、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天然植物粉末。梨果仙人掌粉保留了丰富的膳食纤维、多酚和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因此在健康食品和功能性饮品中应用广泛。
蛋白核小球藻是一种以小球藻为原料,通过特殊提取与干燥技术制成的高蛋白微藻产品。蛋白核小球藻富含优质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天然、健康、高营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中。
柑橘纤维是以柑橘果皮为原料,经科学提取、干燥加工而成的天然膳食纤维粉。柑橘纤维富含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能够改善肠道功能、提升食品质感,因此在健康食品和功能性饮品中应用广泛。
豆豉粉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烘干和粉碎制成的调味粉,保留了豆豉特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豆豉粉因其独特的香气和丰富的氨基酸,成为调味品、复合调料及功能性食品中的重要原料。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