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政策法规 > 《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发布,婴幼儿辅食正式迈入辅食餐时代
8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定发布的国内首 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该团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崔玉涛诊所、浙江宝宝馋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通过了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多轮评审核查。
近年来,随着80后、90后“精细化”养娃意识的提高,“天然、安全、健康、营养”的辅食越来越成为父母们的诉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幼儿从满 6 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国卫健委于2020年发布的《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也指出,婴儿6个月起应当添加辅食,逐步增加辅食添加的频次、种类和调整辅食质地,满足婴幼儿所需营养素和能量供给,确保婴幼儿良好生长发育。
所谓婴幼儿辅食是指婴儿阶段除了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之外,为宝宝补充营养的辅助食品,常见的有婴儿米粉、面条、各种肉泥果泥、饼干、磨牙棒等。随着婴儿辅食成为刚需性的存在,各类辅食产品应运而生,而家长们对辅食产品的安全性则是慎之又慎。
据了解,为规范婴儿辅食产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出台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此次制定发布的《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则在“辅食”的基础上提出了“辅食餐”的概念,进一步满足婴儿一餐份辅食喂养的营养需求。
《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规定了婴幼儿辅食餐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净含量、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适用于6-36月龄婴幼儿的辅食餐,包括辅食粥、辅食面、辅食饭等。
该标准规定,婴幼儿辅食餐按照所使用的婴幼儿年龄段可分为6月龄+、7月龄+、8月龄+、10月龄+和12月龄+。每餐份辅食餐提供的食物种类不应少于3类。除谷薯类外,应至少添加其他肉类、奶类、蛋类、维生素 A 丰富的蔬果(不包括果汁)、其他蔬果(不包括果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类这6类食物中的两类。
同时,团体标准还规定,辅食宜保持原味,适用于12月龄内婴儿的辅食餐不宜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适用12月龄+的产品逐渐尝试淡口味。
此外,在“技术要求”方面,团体标准分别对6月龄+、7月龄+、8月龄+、10月龄+和12月龄+辅食餐的质地/性状、颗粒度、长度、能量、蛋白质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详细内容可查看下文链接)
《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无疑会进一步规范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发展,同时,该标准也让婴幼儿辅食真正迈入辅食餐时代。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