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继淀粉后,二氧化碳能合成糖了?
消息称,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变成了糖,人工合成糖迈出了关键一步。
科研团队将高浓度二氧化碳等原料在反应溶液中按一定比例调配,通过化学催化剂和酶催化剂作用,得到葡萄糖、阿洛酮糖、塔格糖、甘露糖4种己糖。所谓己糖,也称为六碳糖,是自然界分布最 广,数量最 多,与机体的营养代谢最 密切的一种物质。实验中,整个转化过程只要十几个小时,糖合成效率比已知成果提高了10倍以上。而且,实验能精准控制合成任一类型的糖。
别急,用二氧化碳合成“糖”,早有先例。2022年,中国科学家就已经公开发表了一项研究,表示可以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再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油脂。据悉,该研究开创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而该研究团队还在研究合成淀粉、制造色素、生产药物等。
看上去真的是,敢想,啥都能合成!而事实上,二氧化碳真的“嘎嘎香”。
想必有不少人还记得,当初我国科研学家完成了二氧化碳到人工淀粉的合成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按照推算,该技术在1m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中,每年生成的人工合成淀粉量相当于年产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平均产量。从数据上看,人工淀粉合成速率是自然界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
说完吃的,也许你还应该了解二氧化碳变成能源的“神奇瞬间”。
2018年,我国科学家就构筑出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实现“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甲醇不用说了,不仅是化学工业基础原料,也是一种清洁液体燃料,据说该技术攻克了贵金属催化剂负载量低,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实现高效制甲醇。
无独有偶,二氧化碳在我国科学家的手里不仅能变成甲醇,还能“变身”高价值、高纯度的液体燃料甲酸。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低成本、高活性的铜基单原子催化剂,基于固态电解质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电解装置,高效连续制备纯甲酸液体燃料,实现温室气体的高值转化。
没有不可能,只有不可思议!二氧化碳的高值利用对于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来说必然是好消息,如今我国CCUS技术规模化推广仍处于初期阶段,碳利用市场的可挖掘潜力关乎投资者“天平”会倾向何方。
碳减排迫在眉睫,IPCC指出,CCUS技术在众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之中最 具成本效益,并提出如果没有这项技术,遏制全球变暖的成本将会增加一倍,可见其重要程度。发展前景可期,技术实力也不能落后,相信更多温室气体利用研究的突破,将为CCUS技术发展带来持续的源动力。
玉米低聚肽粉是一种通过酶解玉米蛋白质制得的低分子肽产品,因其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保健品及医药领域。玉米低聚肽粉不仅易于吸收利用,还具备多种生物活性,成为现代健康产业的热门原料。
激光喷码机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在产品表面进行标记的高科技设备。激光喷码机以其非接触、高速度、高精度和持久耐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电子、包装等多个行业,满足生产线对产品编码和追溯的需求。
豌豆组织蛋白是一种从豌豆中提取的高品质植物蛋白,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优良的功能特性,成为食品工业特别是植物基食品的重要原料。豌豆组织蛋白以其良好的口感、营养价值及环境友好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企业的青睐。
低聚果糖是一类由短链果糖分子组成的天然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属于益生元的一种。低聚果糖能够选择性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提升人体免疫力和消化功能,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重要成分。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