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关于西瓜的流言又多了起来。“西瓜太甜是注射了增甜剂”“爆裂西瓜是用多了膨大剂”“嫁接西瓜不能吃”……网上这些说法,让“吃瓜群众”很闹心。
事实上,这些不实信息早已被科学辟谣。“西瓜打针说”,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注入西瓜内部的增甜剂无法被吸收,还会破坏瓜瓤组织,让西瓜变得更难保存和运输;膨大剂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且西瓜爆裂的原因有多种(如品种原因,像京欣1号这一品种,皮比较脆薄,本身就易裂;再如天气原因,若昼夜温差大,西瓜很容易开裂),不一定是因为使用了膨大剂;嫁接是常用的农业技术,西瓜嫁接被广泛应用,日本西瓜生产中嫁接育苗栽培占95%以上,这种技术对人体无害。
流言无论出现在哪个领域,无论变幻什么方式,其产生机理基本相同。它们最常用的套路就是披上“科学”的外衣,打着“关爱”的旗号。而戳破流言,也很简单,只需用权威科学常识揭示真相即可。前些年曾反复出现的“塑料大米”“人造鸡蛋”“棉花肉松”等流言,现在基本没人相信,骗不了人了,原因即在于相关科学知识普及到位,已经成为常识。以“塑料大米”为例,该流言刚出现时,许多人看到“加工塑料大米的视频”,再加上“技术性”解说,很容易被这“有图有真相”的忽悠所迷惑。但真相是,视频所呈现的像大米一样的颗粒状物体确为塑料,而这只是正常的塑料加工过程,与假冒大米毫无关系。更为关键的真相是,这种看上去像大米的塑料颗粒售价要比普通大米贵多了。
俗语说“流言止于智者”,智者之智,就是科学。但“止”的工作不能等到流言产生并流行起来之后才做,而应打好提前量,把工作做到前头。实事求是地讲,在治理流言的实践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提前量并没有打好。一些老流言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并广泛流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说明了这一点。一家调研机构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了93.83%,但他们对食品安全科学信息的了解却只有47.73%。强烈的信息需求和缺失的科学认知之间形成矛盾,这就为流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有媒体进行了一项关于网络流言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1.1%的受访者坦承自己不能分辨网络流言,而对于网络流言何以产生,40.7%的受访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公开不充分。
民众缺乏分辨能力,而且又无法便捷获得相关权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会钻空子,利用民众的弱点和网络传播的便捷编造、传播流言。加之制造、传播流言的违法成本很低,一些人不惮以身试法。
打好治理流言的提前量,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科普宣传。要预防在前做科普,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声音,与流言争时间、抢流量,打牢公众对市场安全信心的基础。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努力增加工作透明度,主动公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相关专家学者要勇于站到科普一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正确的知识,消除科学盲区;媒体要以专业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和真相,不哗众取宠,不做谣言的放大器。其次,是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机制,让造谣者受到惩戒,增加其违法成本。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要彻底清除流言,必须要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长效机制,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和公众形成合力,共同织密流言免疫网。
降脂胶丸是一种专门为调节血脂水平而设计的保健产品,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健康的维护。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血脂异常的问题日益严重,降脂胶丸因此成为许多家庭日常保健的必备良品。
智力宝胶丸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的营养补充产品,旨在促进智力发展和提高记忆力。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而智力宝胶丸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维生素C压片糖果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营养补充品,因其美味的口感和多样的健康功效而备受青睐。它不仅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必要的维生素C,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摄入,帮助维持健康。
益生菌压片糖果是现代健康产品中备受欢迎的一种选择,它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对身体有益的益生菌,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多重支持。了解益生菌压片糖果的用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将其融入日常饮食中。
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钙胶囊是一种旨在支持关节健康的营养补充剂,广泛用于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以及预防骨关节疾病。通过本文,您将了解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钙胶囊的主要用途及其对关节健康的多重益处。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