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贵州、河南大力支持辣椒产业做大做强
辣椒在我国南北方都有种植,贵州、河南、湖南、新疆、四川,都是我国辣椒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眼下,正值辣椒采收时节,成片的辣椒组成红艳艳的丰收色彩。采收下来的辣椒,除了一部分冷库保鲜、鲜食销售外,还有被加工成辣椒酱、辣椒干等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近年来,贵州、河南等辣椒种植大省都将目光投向辣椒深加工,加强辣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贵州:力争十四五时期将辣椒做成千亿产业
为实现向“辣椒强省”纵深迈进、向千亿辣椒产业持续进发,贵州不断下功夫激发辣椒产业生机活力。在辣椒种植上,贵州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辣椒产量及品质。在辣椒加工上,贵州大力施行加工能力提升行动,集中力量将其逐步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较高知名度及产值超过1亿元、3亿元的标杆性龙头企业,打造全国辣椒优势加工产业集群,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目标既定,贵州通过绿色产业基金、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从厂房改造、设备提升等方面帮助加工企业扩能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发展辣椒深加工产品,大力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
现如今,种植端基本形成北部加工辣椒产业带、南部加工鲜食辣椒产业带的格局,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北部辣椒调味品加工产业中心、黔中辣椒食品加工产业中心、黔南-黔东南酸汤系列辣椒加工产业中心已基本建成,加工辣椒9大系列80多种产品,年产量近100万吨,产值突破160亿元。
不仅如此,辣椒制品研发工程中心加快组建,辣子鸡、辣子鱼、辣椒冰淇淋、辣椒保健品等“辣椒+”新产品相继问世,极大提升贵州辣椒产品附加值。
河南:加强产业拓展一产、二产、三产更好地融合
河南省辣椒种植规模超过360万亩,仅次于贵州省,主要集中在种植及辣椒育种,但辣椒加工业做得还不够,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还需要得到提高。在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都有大型的辣椒加工企业,一些企业的规模达到20多亿元,而在河南,龙头型辣椒加工企业目前还没有。究其原因,可能是多年来河南辣椒原料销售占比较高缘故,但如果提高辣椒产业附加值,二产、三产势必得到更好的发展。
近日,在第五届郑州农博会首届中国数字辣椒产业发展论坛上,河南省数字辣椒产业发展创新联盟正式成立,通过辣椒主产县区“抱团”发展,将对河南数字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有力支撑和助推。
目前,河南省朝天椒的种植就达到260万亩,规模化基地已经形成,带动了朝天椒产业的发展,包括河南的临颍县、柘城县、内黄县等,近些年都很受关注,形成了“小辣椒、大产业”。
编辑视点:辣椒深加工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辣椒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在辣椒产业有这样一条共识:种养赚小头,加工赚大头。贵州是我国辣椒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也不乏以辣椒深加工为主的知名企业。河南辣椒种植面积仅次于贵州,但深加工方面较弱,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辣椒产业强省外,我国以辣椒作为经济作物的的其他县也不少。辣椒成为振兴乡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的红果果,越来越多的辣椒产区发展辣椒深加工。河北鸡泽县是远近闻名的“辣椒之乡”,当地全年种植辣椒8万亩,年产辣椒近20万吨,辣椒加工企业130多家,年加工鲜椒60万吨,是当地的富民产业。二师铁门关市现有辣椒加工企业40余家,其中辣椒打粉造粒企业年产达10万吨,辣椒色素加工企业年产达0.24万吨。
但据笔者观察,辣椒深加工主要有经“除杂、脱粒、剪把、色选、烘干”等程序加工成的辣椒干产品;经“清洗、切碎、腌制、发酵、灌装、杀菌”的辣椒酱调味品;还有辣椒油、辣椒红色素等产品。当下,预制菜市场火热,辣椒深加工不妨在该领域多尝试,开发新品,或将有所突破。
燕山深处,秋意渐浓。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万亩栗园里,百年老树枝头挂满饱满的果实。板栗以前论斤卖,现在加工成精品仁,价格翻了几番。从深山野果到"金疙瘩",从初级售卖到精深加工,板栗产业的转型升级,正是我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南方的柚子挂满枝头,金黄饱满;北方的秋月梨脆嫩多汁,香气四溢。然而,时令水果集中上市的“甜蜜烦恼”也曾困扰着果农——鲜果保鲜期短、运输损耗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不少优质水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如今,随着秋季水果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柚子、秋月梨等水果突破“鲜食”单一路径,化身果脯、果汁、果酒、保健品等多元产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更让“金秋硕果”成为带动乡村振兴、激活“甜蜜经济”的新动能。
金秋时节,走进山东莱阳的果园,沉甸甸的秋月梨挂满枝头,果皮金黄、果香浓郁。作为秋季“明星水果”,秋月梨以果肉细腻、汁水丰沛、含糖量高的特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与诸多时令水果一样,秋月梨也面临着“甜蜜的烦恼”——常温下20天左右的保鲜期、15%以上的远距离运输损耗率,加上集中上市期的价格波动,让果农常陷入“丰产不增收”的困境。如今,随着秋月梨深加工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升级,这颗“黄金梨”突破了“鲜食”的单一局限,化身梨膏、梨脆、梨汁、梨膳食纤维等多元产品,不仅实现了“一季收获、全年销售”,更带动了产业链延伸与农户增收,完成了从“鲜果”到“高值产品”的华丽蜕变。
10月15日,“科技赋能・产业致富——中国柑橘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中国柑橘之乡”湖北宜都如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科技专家、食品机械研发人员、柑橘种植及加工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这场研讨会不仅为柑橘产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将目光聚焦到柑橘深加工领域,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激活产业新动能指明了方向,让科技赋能柑橘深加工成为行业共识。
金秋时节,我国多地迎来柿子丰收旺季。在福建永定,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上挂满橙红果实,农户们忙着采摘、分拣。如何让“易烂难存”的柿子变成“长效增收”的金果,深加工成为破局关键。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