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香蕉,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这可是老少皆宜,人人欢喜的一种水果。但我们只知道它香甜软糯,却不知道它真正的价值,今儿咱就来聊聊这香蕉有多少学问。
香蕉(学名:Musa nanaLour.),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原产自亚洲东南部,现中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均有栽培。
香蕉味香、富含营养,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宽65公分,10-20枚簇生茎顶。穗状花序下垂,由假杆顶端抽出,花多数,淡黄色;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150个。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在类似牙买加南部的半干旱地区灌溉栽培也已成功。野生香蕉采用种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鳞茎分株栽培;第一次收获需10~15个月,之后几乎连续采收。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国家之一,世界上主栽的香蕉品种大多由中国传出。香蕉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中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
营养价值
香蕉属高热量水果,据分析每100克果肉的发热量达91大卡。在一些热带地区香蕉还作为主要粮食。香蕉果肉营养价值颇高,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
此外,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能促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是维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视力所必需;硫胺素能抗脚气病,促进食欲、助消化,保护神经系统;核黄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香蕉除了能平稳血清素和褪黑素外,它还含有可具有让肌肉松弛效果的镁元素,经常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朋友可以多食用。
香蕉果肉香甜软滑,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欧洲人因为它能解除忧郁而称它为“快乐水果”,在香蕉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创意文化水果,帮人创造开心。
医用价值
化学成分:果实含淀粉0.5%,蛋白质1.3%,脂肪0.6%,糖分11%,灰分1%,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并含少量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二羟基苯乙胺。叶含少量鞣质及纤维素11.55%。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安胎。
全草: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带,胎动不安;外用治痈疖肿毒,丹毒,中耳炎。
香蕉皮或果柄:高血压。
说了这么多来给大家介绍几种香蕉不一样的吃法:
1、麦片香蕉
将香蕉均匀切块备用,在盘子里倒适当淀粉。将鸡蛋打散备用,在香蕉上裹上淀粉,再裹上蛋液和麦片,倒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
2、 香蕉松饼
取两根香蕉两个鸡蛋,150g牛奶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将香蕉糊倒入碗中和面粉搅拌均匀,电饼铛刷一层油,加热后倒入香蕉糊,合上盖子在中途翻一面烙另一面,两边金黄即可。
这么好吃的香蕉快动手尝尝吧!
作者简介:
百号哥,资深媒体记者,北方头条网主编、内蒙古商报副总编。曾参与医学专著编写以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杂志的论文审稿工作。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