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编辑推荐 > 好脂肪减起来:中链甘油三酯

    2020-03-05 来源:食品加工在线 作者:Martin Yu
    研究表明,短期内摄入中链甘油三酯能促进机体的能量消耗,在代谢过程中,机体首先动用中链甘油三酯作为能量被迅速燃烧,并由此促进长链甘油三酯的氧化,导致机体脂肪细胞体积变小。

      中链甘油三酯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型食品配料,具有不同于长链脂肪酸和长链甘油三酯的特殊生理和生化特性,且随着生酮饮食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理念及应用的逐步推广而被广泛应用和认知。中链甘油三酯在人体试验和动物试验中均证实其具有潜在的抑制和预防肥胖的作用,因而常被用来作为一种有效辅助干预肥胖及肥胖相关性代谢疾病的膳食脂肪。研究表明,短期内摄入中链甘油三酯能促进机体的能量消耗,在代谢过程中,机体首先动用中链甘油三酯作为能量被迅速燃烧,并由此促进长链甘油三酯的氧化,导致机体脂肪细胞体积变小。同时减缓人体体重的增长,并引起饱腹感。与传统的低脂类饮食干预相比,用低能量密度的中链甘油三酯来代替传统饮食中的LCT油脂不仅可以提高脂类的摄入质量,而且能避免低脂饮食导致的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

      中链甘油三酯与能量代谢

      有研究表面中链脂肪酸在生物体内比长链脂肪酸更容易被氧化。在人体能量代谢测试房中对食用含1.6g短链脂肪酸和其对照组分别进行人体能量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非蛋白性呼吸商(RQ)降低,氧消耗量增加,最重要的是由食物的诱导性产热效应在摄入短链脂肪酸30min后有显著的增加,并且此高产热效应一直持续到6h之后。该研究说明人体摄入中链脂肪酸后可以增强机体的能量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体脂肪的积累。另有证据表明,用中链甘油三酯代替膳食中长链甘油三酯可增加每日的能量消耗,男性的能量消耗从100kJ/d增至669kJ/d,女性增至138kJ。当用中链甘油三酯取代膳食中LCT,最客观的估计可以使能量消耗增加669kJ/d,使食物摄入减少698kJ/d,可使体重每月少增长1.35kg。

      中链甘油三酯与脂肪细胞大小

      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能决定脂肪细胞的多少。高脂饮食可通过促进脂肪前体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与脂肪细胞体积相关的脂肪积累过程可在脂肪代谢的各个环节上受到调节。脂肪细胞的生长发育有增生性生长和肥大性生长两种方式,即前脂肪细胞有丝分裂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脂肪在细胞内大量沉积而使细胞体积增大。通过用中链甘油三酯和长链甘油三酯干预老鼠对照研究发现,对实验大鼠右侧肾周脂肪组织形态学观察,中链甘油三酯组大鼠400倍视野下的脂肪细胞平均数目比长链甘油三酯组小,细胞平均直径显著减小,中链甘油三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该试验表明中链甘油三酯是通过减少脂肪细胞对脂质的吸收或增加脂肪细胞中脂质的动员、氧化,最终减少细胞体积而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

      中链甘油三酯摄取量与脂肪的关系

      关于中链甘油三酯的食用方式和摄入量在不同的研究中均不相同,通常采用能量平衡,且中链甘油三酯供能比例恰当时进行饮食干预的,干预周期不一,但总的研究结果表明,摄取适量的中链甘油三酯对肥胖的控制效果是有意义的,而且中链甘油三酯短期的干预效果要优于长期的干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机体的代谢适应有关,一旦机体适应了这种代谢路径就会影响到肥胖的控制效果。

      中链甘油三酯与饱腹感

      在动物试验中,与喂饲长链甘油三酯的动物相比,机体的饱腹感也会受到食物脂肪的脂肪酸链长度的影响。对两种不同水平中链甘油三酯对大鼠饲料摄入量影响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内源性胆囊收缩素对含中链甘油三酯饲料摄入量的调节能力。试验表明,当饲料中的中链甘油三酯含量增加时,饲料摄入量就会发生剂量依赖性的减少。因此认为饱腹感主要与膳食中脂肪酸碳链长度有关。

      中链甘油三酯的使用

      中链甘油三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副作用,当纯剂量食用或在临床中使用时,常会出现一些胃肠道的副作用,尤其是空腹口服很容易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的情况,有些人群使用了以后还容易引起,大便发稀,以及腹泻的情况。儿童、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的人群,缺乏安全性的研究,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不建议食用。

    相关阅读
    银发食品进入 “精准功能” 时代:磷脂酰丝氨酸(PS)破解认知健康痛点,打开百亿市场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2025-09-26
    噬菌体之力,解锁食品保鲜的无限可能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09-26
    IFT FIRST 观察 | 五大关键趋势,重塑食品研发与配料创新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2025-09-26
    甘薯淀粉:食品保健新“薯”光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9-26
    从 “脑黄金” 到绿色生产:DHA 藻油的功效与食品应用开发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2025-09-26
    柑橘里的“黄金成分”:PMFs的食品应用价值与开发潜力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