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畜禽绿色养殖业发展方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既是保障人类健康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人们已从过去的吃饱转变为吃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心。通过消费升级从而带动养殖升级,进而推动无抗养殖业发展,走绿色无抗养殖之路已变为可能。从发展趋势上讲,无抗养殖是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养殖产品供给绿色安全的必然要求。
抗生素的出现推动了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据权威机构报道,抗生素在兽药使用量中占70%以上。但动物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影响最终还是会通过各种途径"转嫁"到人的身上,导致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超级细菌相继诞生,长期滥用抗生素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鉴于此,全球加强监管并设法减少抗生素在养殖领域的使用已成共识,各国政府在动物中限制减少或停止使用抗生素的行动明显加速。
早在1986年,瑞典开始全面禁用促生长抗生素,到2006年,欧盟开始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抗生素。欧盟之外,日本于2008年开始"禁抗",韩国在2011年也开始禁止。2012年,美国正式限制头孢类抗生素在猪、牛、鸡中使用。我国首次正式发布"禁抗令"是在2015年9月1日,培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4种人兽共用抗菌药被禁止使用在食品动物中。在2018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并发表声明在2020年底以前,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饲料中消失,不能再用在饲料生产中。开展无抗绿色养殖研究十分契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但目前我国无抗养殖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养殖总量大、密度高,规模化养殖场与散户并存,畜禽养殖场的养殖环境、饲养管理水平均不如欧洲国家,生物安全体系薄弱。这会导致畜禽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短期内畜禽疫病上升,畜禽发起病来难以控制、生产性能难以恢复,治疗用抗生素增加,造成养殖经济效益下降。即使问题存在,限抗、禁抗也是养殖的未来大背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目标。所以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及其组合已势在必行。
微生态制剂是经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其含有大量的益生菌,通过调节畜禽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消化,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畜禽疾病发生;改善畜产品品质;减少畜禽粪便污染,改善养殖环境。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效果具体为:
1)调节畜禽肠道内菌群的微生态平衡结构。微生态制剂会产生酸性物质,使肠道pH下降,形成不利于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环境,维持肠道有益菌群的优势地位,保持菌群微生态平衡;
2)产生有益物质。微生态制剂可产生各种消化酶,起到弥补畜禽体内内源酶不足的作用,促进消化,产生多种维生素,有机酸,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补充营养物质;
3)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特别是乳酸杆菌,进入肠道后能发生局部的免疫反应,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畜禽免疫功能。
4)生物屏障作用。微生态制剂含有乳酸菌等有益菌,大量的有益菌吸附在肠道细胞壁上,抢占了病原微生物在肠道黏膜上的定植位点,使得病原微生物失去了位置,生长繁殖就受到了抑制,病原微生物数量随之减少,畜禽发生疾病的概率也会下降。
因此,在育种、营养调配和环境改善等条件下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取消并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已成为可能。通过无抗养殖实现养殖业绿色发展,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让发展无抗养殖的从业者得到更大回报,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郝林琳.浅谈无抗养殖2.[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9):77-78.
[2]蔡文瑜.关于无抗养殖的思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9):14-15.
据了解,农夫山泉于2008年在四川投资建设其第一项目,位于乐山市峨眉山。本次都江堰项目,是农夫山泉在四川投资建设的第二个项目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