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日本微笑看护食品对我国老年食品的启发?
日本老龄化非常严重,厚生劳动省调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截止2018年,60岁以上人口达到4300万,是1980年的近3倍。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代谢机能不断下降,老年营养与健康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但是由于老年人饮食受阻等诸多问题,正常的食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营养及饮食需求,日本开发了适合老年人的看护食品。
1、日本看护食品面临的挑战
(1) 营养不良的风险
据调查,在日本,65岁或以上的家庭护理病人中,超过70%的人被归为“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风险”。
(2) 咀嚼问题
65岁及以上的家庭护理病人中,30%的人有咀嚼问题。
(3) 吞咽障碍
65岁及以上的家庭护理病人中,50%的人有吞咽问题。
2、日本看护食品市场趋势及使用现状
与2010年相比,预计2020年,营养补充食物的销售额翻番,与此同时,吞咽障碍病人的食物销售额有望增长3倍。调查发现,约70%的日本人知道看护食品,但是只有约30%的人真正使用过。
3、加强看护食品的宣传方案
日本MAFF(农业、林业、渔业部)于2013年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强调看护食品传播的重性。该委员会制定了以下方案。
1)将看护食品重新分为以下三类:
为没有进食功能但需要补充营养以维持健康身体的人准备的食品
为吞咽功能障碍的人准备的食品
为咀嚼功能障碍的人准备的食品
2)创建一个标记,作为选择新看护食品的参考
3)创立“微笑看护食品”的名称
微笑看护食品
微笑看护食品按照颜色将食品分为三类:
(1) 蓝色标志
一个企业如果想使用蓝色标志,其必须作出“符合规定申明”以确认产品符合食品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标准(能量≥100kcal/100g(或ml); 蛋白质≥8.1g/100g 或者4.1g/100ml(或kcal))。
截止2017年8月,16家允许使用蓝色标志的公司共推出64款产品。
(2) 黄色标志
企业如果要使用黄色标志,必须在对吞咽困难友好的食品上贴上JAS标志。截止至2017年8月,1家公司允许使用黄色标志,其共推出3款产品。
(3) 红色标志
企业若想使用红色标志,必须获得食品标签许可,该食品是为在特殊用途标签许可制度下有吞咽问题的人提供的。截止到2017年8月,1家公司被允许使用红色标志,其共推出9款产品
2015年,微笑看护食品促进委员会整合了现有的私营部门的标准。
此外,为有咀嚼问题的人建立“针对吞咽障碍友好食物的日本农业标准(JAS)”。
针对为吞咽障碍的人提供的食物,在健康促进法案下,将特殊用途标示许可制度与分类相结合。
4、如何选择微笑看护食品?
面对微笑看护食品,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呢?
5、微笑看护食品对我国老年食品的启发
我国也迎来了“银发时代”,数据显示:截止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97%,到203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攀升至25.2%。
我国老年食品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政策法规空缺。针对老年人的膳食,目前糊状饮食较为普遍。糊状饮食制作简单,方便,能满足基本营养需要,但是粘附性大,口腔咽喉有残留,营养密度不够,感官差,缺乏食欲等。
所以,我国老年食品的开发可以借鉴日本的分级标准,研发经验,完善政策法规,尽早研制出适合我国老年人的膳食。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