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甜菊糖的应用及市场概况
我国自1976年引种甜叶菊成功以后,经过40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甜菊种植大国"、"世界第一菊糖生产大国"、"世界第一甜菊出口大国"。据统计,甜菊在我国东北(黑龙江)、西北(新疆)、西南(云南)以及安徽、山东、江苏、江西等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其中安徽滁州明光市是全球最大的甜菊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4。
甜菊糖是从甜菊叶子中提取生产的白色粉末状甜菊糖苷,是继蔗糖、糖精之后的"第三糖源",是目前已知的最甜的天然绿色健康甜味剂。
如今,出于健康的目的,消费者对于低卡路里食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甜菊糖因有甜度高、热值低、营养全、功效多、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等七大特点,在国际上被誉为"植物糖王"、"梦幻糖源"和"人类健康新糖源",现广泛应用于食品、饮品及药品等工业领域。
日本是最早开展甜叶菊研究的国家,早在1970年就批准甜菊糖作为蔗糖替代品应用于食品之中。1998年,FDA批准甜菊糖可用于食品饮料;2008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确认含有甜菊糖苷95%以上的甜菊糖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为4.00mg/kg;同年,FDA批准甜菊糖属于GRAS级食品添加剂,甜菊糖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了国际认证,全球其他国家也纷纷向甜菊糖开了绿灯。
2008年,法国也在美国之后给予甜菊糖苷两年的市场准入观察期,标志着甜菊糖苷进入欧洲市场。2011年底,欧盟批准甜菊糖苷可在27个成员国内使用。
2012年11月30日,加拿大批准甜菊糖应用在食品/饮料中的决议生效。
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瑞士、土耳其等许多国家将甜菊糖纳入食品添加剂、饮料增补剂范畴。瑞士甚至将甜菊糖列入本国药典作为糖浆剂、口服液或药片的主要甜味剂原料,取代了糖精钠等传统药用甜味剂。
在我国,甜菊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已被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甜菊糖作为一种新型甜味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饮料、医药、日化工业。
饮料是甜菊糖的主要应用领域,据有关统计,从2012年到2017年,全球饮料中含有甜菊糖的产品比例增长了161%。2010年,在食品中使用甜味剂时选择甜菊糖的比例为9%,到2017年这一比例增长到了27%,超过了阿斯巴甜。国际知名饮料企业可口可乐、达能、卡夫亨氏、雀巢、百事可乐和联合利华等均推出了以甜菊糖为甜味剂的饮料产品。
甜菊糖约占美国甜味剂市场的19.2%,意味着以甜菊糖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产品正在逐步蚕食美国的蔗糖及其他甜味剂产品的市场份额。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在过去10年里,甜菊糖销量增长了918%。
在市场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甜菊糖产品的销量在2010年至2017年间增长了400%。随着国际社会对健康关注的提高,部分国家已开始实施糖税,许多原料供应商正在寻求在减糖领域进一步创新,甜菊糖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作者简介:男,工程师,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现就职于某大型制药国企。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