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深加工延伸玉米产业链 设备创新成行业洗牌胜负手
日前,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在大连召开,与会人士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玉米产业如何利用衍生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玉米价格有所回归,但国际贸易摩擦、非洲猪瘟等因素仍对玉米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玉米深加工等形式有助于行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保持市场稳定发展,同时也加速了玉米深加工设备市场的成长。
传统的玉米加工以饲料加工为主,单一的加工形式使得玉米市场规避风险能力较低,尤其是如今生猪市场低落,给玉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提高玉米深加工能力,丰富玉米的衍生产业链能促进玉米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内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日益丰富。除了饲料,还出现了玉米蛋白 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玉米油、食用酒精、谷氨酸、赖氨酸、木糖醇等品种。如今,玉米加工衍生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到2018年9月底,复产、扩产或新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包括酒精、淀粉、添加剂)产增增至9990万吨,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2000万吨。相关机构预测,2019年玉米深加工产量将在此基础上增加近3000万吨。
现今,我国玉米深加工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低等问题。例如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深加工产品都局限在生产浓缩玉米浆、螺旋榨取玉米油等附加值降低的产品,而一些发达国家则从玉米中提取谷氨酸、赖氨酸等,实现了翻倍的经济效益。
再例如占了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结构近六成的玉米淀粉,我国玉米淀粉加工企业的原料利用率在92%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则达到了99%以上,不仅利用率高,淀粉种类也非常丰富。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设备还有很长一段创新路要走。
对此,玉米深加工设备制造商在生产设备时,不仅要注重设备的表面设计和结构,更要提升设备的内在质量、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加工技术也要从简单的物理加工向生物、化工技术加工转变,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除了提高加工技术水平,相关设备制造商还需着力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如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制造业中,智能化设备能极大地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参与度,提高原料的加工利用率。因此,发展智能型玉米加工设备也是企业创新的关键点之一。
玉米深加工作为相关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手段之一,其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这也为玉米深加工市场带来利好。市场大则意味着竞争也大,如今市场上相关设备制造商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玉米深加工设备制造商应从实际出发,创新加工技术的同时提升设备智能水平,满足加工市场需求,从而推动玉米深加工市场的前进。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