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终于,星巴克开始“反向收割”了!
中国咖啡市场风云变幻。上一秒,你站在我的肩膀上抢摘果实;下一刻,我有站在你的风口下扬帆起航。
01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0年前,星巴克进入中国,在几近空白的中国咖啡市场环境下,培养出了批现磨咖啡消费者。
随后,costa咖啡、猫屎咖啡、麦咖啡、咖啡之翼、太平洋咖啡等众多品牌都来瓜分市场。
现如今,以Luckin瑞幸咖啡为代表的新晋品牌也大肆入场收割。
毋庸置疑,中国咖啡行业的繁荣景象,与星巴克20多年来对市场的教育息息相关。
看着风云变幻的中国咖啡市场,很多人都在感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里的“后人”,说的便是势头正旺的瑞幸咖啡。
2018年初,瑞幸咖 啡因“起诉星巴克垄断”一事名声大噪,随后通过不断“烧钱”,瑞幸攻下了大批线上消费者,最终成为咖啡行业的“传奇案例”。
不到2年的时间里,瑞幸咖啡在全国开了3000多家门店,并于纽约时间2019年5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制造出“赶超星巴克”之势。
……
咋一看,这位靠“碰瓷”出场的年轻品牌有点“不地道”:抱大腿就算了,竟然还发文“起诉”。
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后来者并非真正的“侵略者”,或许吃相不太好看,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争夺既有市场的同时,也在反哺“挖井人”。
02
星巴克“反向收割”
近日,星巴克在北京开了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采用“在线点、到店取/配送服务”的新零售模式,开始“反向收割”。毕竟——大手笔“烧钱”培养用户自提习惯的是瑞幸嘛。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星巴克中国已经推出了“在线点,到店取”的啡快服务。目前,星巴克“啡快”已经覆盖至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的1300家门店。
此次“啡快”概念店的推出,一方面,这是星巴克对啡快服务的一种升级;同时,此举也被认为是星巴克对瑞幸自提店的一次有力回击。
星巴克“啡快”是在单纯地复制瑞幸咖啡吗?销售模式上来说,确实有“翻版”的嫌疑。然而——
相比“性价比化”的瑞幸小店,星巴克“啡快”依然店内设有一定数量的桌椅,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第三空间”门店体验。
此外,从产品定价来看,双方所瞄准的消费群,并不在同一个竞争维度上。
目前,“啡快”商品定价与星巴克大店一致,单杯咖啡售价在30元左右,满足现有中高端商务消费群的购买需求。相比之下,瑞幸咖啡13元至20元的定价更具竞争优势,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白领消费群。
不过,通过高度的互联网化运作,消费者也能通过优惠券、星星兑换、每日特价等方式,在星巴克“啡快”店买到相对低价的咖啡。
据报道,星巴克中国计划将“啡快”概念店向全国更多城市推广,接下来,会重点在核心商圈、交通枢纽等人流量集中的区域进战略性布局。
03
瑞幸咖啡“不务正业”
在大老星巴克已经摆出进攻姿势的时候,瑞幸咖啡在做什么?
自今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瑞幸咖啡在加速布局线下门店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自身的产品线。
前不久,瑞幸咖啡高调进军茶饮市场,推出小鹿茶系列茶饮,并邀请了当红明星刘昊然代言。
近日,瑞幸咖啡的经营范围中又增加了新的业务。
据天眼查资料显示,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新增了“纺织品及针织品零售;服装零售;鞋帽零售;钟表、眼镜零售;箱、包零售”等内容。
通常来讲,为了更好地塑造和传播品牌文化,咖啡品牌推出自己的周边产品并不少见。
然而,目前瑞幸品牌文化还比较模糊,消费者的忠实度更多是建立在“优惠补贴”层面。此时想要周边产品要与品牌文化形成联动效应并非易事。
对于瑞幸咖啡来说,取得成功的利器并不是产品,而是“模式”,而模式是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的。
因此,在建立产品竞争力之前,相比扩大产品线,将更多的心思在核心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上,才是瑞幸实现良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