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人工
    客服
  • 官方
    微信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热点资讯 > BMJ:醒醒吧,代糖解决不了问题!史上最全面的研究表明,没有可靠证据证明非糖甜味剂能改善健康、帮助减肥丨临床大发现

    2019-03-26 来源:每日食品
    甜味确实让人愉悦,不过这糖里可全都是卡路里。吃多了糖,体重可就控制不住了,嘴里的细菌也会疯长,腐蚀牙齿,引起龋齿。喜欢甜食又想避免糖带来的坏处,这不还有各种非糖甜味剂嘛,像什么零度可乐、极度可乐,不少人喝起来可就毫无心理负担了。然而这些甜味剂就真的那么健康吗?

      俗话说南甜北咸,北方人爱吃咸,吃盐吃出了高血压。到了南方,这口味慢慢就偏甜了,尤其是苏州无锡一带,酱个排骨,包个肉馒头,都要放大把的糖,做成甜口的。

      甜味确实让人愉悦,不过这糖里可全都是卡路里。吃多了糖,体重可就控制不住了,嘴里的细菌也会疯长,腐蚀牙齿,引起龋齿。喜欢甜食又想避免糖带来的坏处,这不还有各种非糖甜味剂嘛,像什么零度可乐、极度可乐,不少人喝起来可就毫无心理负担了。然而这些甜味剂就真的那么健康吗?

      近日,弗莱堡大学的Ingrid Toews和Joerg Meerpohl等,对现有的关于非糖类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甜菊糖苷等)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发现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证明这些甜味剂对健康有好处!只有少数研究显示使用甜味剂能小幅改善BMI、空腹血糖等指标,但这些研究人数少、持续时间短,可信度有限。相关论文发表在BMJ上[1]。

      非糖甜味剂主要分为人工合成的和天然的两类,前者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等,而后者有甜菊糖苷、奇异果甜蛋白、罗汉果甜苷等,中国一共批准了13种非糖甜味剂[2]。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使用这些非糖甜味剂的食品饮料也越来越受欢迎。像可口可乐公司,销量增长最快的就是使用非糖甜味剂的零糖可乐[3]。

      商家们声称,使用非糖甜味剂替代糖,可以减少卡路里摄入,有益健康。不过关于非糖甜味剂的研究却是相互矛盾的,有研究确实显示使用非糖甜味剂确实与降低超重、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有关[3],但也有研究称代糖的使用会影响肠道菌群损害糖耐量[4],再加上一些心理因素,最终反倒会增加超重、糖尿病和肿瘤的风险[5]。为此,WHO委托Ingrid Toews和Joerg Meerpohl等对现有的非糖甜味剂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

      研究人员汇总了48项在成人中进行的研究,以及8项在儿童中进行的研究,分析了使用非糖甜味剂对体重、血糖、进食行为、血压和肿瘤等方面的影响,并按GRADE方法把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分为高、中、低、极低四等。

      整体上看,在成人中,使用非糖甜味剂与使用糖或安慰剂(微晶纤维素,仅涉及体重)间,以及使用不同剂量的非糖甜味剂间,体重、胰岛素水平、肿瘤发生率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相比安慰剂或糖,使用非糖甜味剂能略微降低BMI(平均减少0.6)、空腹血糖(0.16mmol/L)和血压(4.9mmHg)。

      而在儿童中,相比糖类,使用非糖甜味剂对体重、血压、饱腹感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轻微减少BMI的增长(标准分平均减少0.15)。使用含甜菊糖苷的漱口水也跟用水漱口效果相似,且差于用氯己定漱口。而在胆固醇水平上,相比蔗糖,阿斯巴甜能明显增加总胆固醇水平(增加0.44mmol/L)。在学龄儿童中,糖精甚至能增加血糖浓度(相比蔗糖增加0.65mmol/L)。

      对减肥来说,两项成人研究都显示使用非糖甜味剂对减肥没有帮助[4,5],不过在儿童中,使用阿斯巴甜相比安慰剂(乳糖)能少增加0.75kg的体重[6]。

      不过由于这些研究大多人数少,持续时间短,缺少足够的干预方法和结局的信息,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都是低可靠性或极低可靠性的。

      此外,一项队列研究还显示,使用非糖甜味剂会增加14%的抑郁症风险[7]。另一项交叉随机对照研究也显示,服用高剂量阿斯巴甜相比低剂量,会增加抑郁症状[8]。但这两项研究也被认为是低可靠性的。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需要更多的长期研究来评估不同种类、剂量、组合的非糖甜味剂,对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影响,以确定它们是否是一个安全有效的糖类替代品。

      哈佛大学的Vasanti Malik也同意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非糖甜味剂对健康的影响,指导政策的制定:“随着更多证据的出现,政策和建议将需要定期更新,以确保利用现有的数据为有关糖及其替代品的重要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信息。”

      不过Malik也指出,2012年的两项大型试验[9,10]可以证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非糖甜味剂替代糖,可以减少体重增长。

      参考文献:  

      1. TOEWS I, LOHNER S, K LLENBERG DE GAUDRY 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take of non-sugar sweeteners and health outcom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sed and non-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J]. BMJ, 2019, 364: k4718.

      2. 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

      3. Greenwood D C, Threapleton D E, Evans C E L,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soft drinks and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4, 112(5): 725-734.

      4. Suez J, Korem T, Zeevi D,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J]. Nature, 2014, 514(7521): 181.

      5. Bruyère O, Ahmed S H, Atlan C, et al. Review of the nutritional benefits and risks related to intense sweeteners[J]. Archives of Public Health, 2015, 73(1): 41.

      6.https://www.coca-colacompany.com/press-center/press-releases/the-coca-cola-company-reports-continued-strong-results-in-second

      7. Blackburn G L, Kanders B S, Lavin P T, et al. The effect of aspartame as par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weight-control program on short-and long-term control of body weight[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7, 65(2): 409-418.

      8. Kanders B S, Lavin P T, Kowalchuk M B,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aspartame on weight loss[J]. Appetite, 1988, 11: 73-84.

      9. Knopp R H, Brandt K, Arky R A. Effects of aspartame in young persons during weight reduction[J].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art A Current Issues, 1976, 2(2): 417-428.

      10. Guo X, Park Y, Freedman N D, et al. Sweetened beverages, coffee, and tea and depression risk among older US adults[J]. PloS one, 2014, 9(4): e94715.

      11. Lindseth G N, Coolahan S E, Petros T V, et al. Neurobehavioral effects of aspartame consumption[J].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2014, 37(3): 185-193.

      12. de Ruyter J C, Olthof M R, Seidell J C, et al. A trial of sugar-free or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body weight in childre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2, 367(15): 1397-1406.

      13. Ebbeling C B, Feldman H A, Chomitz V R,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adolescent body weight[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2, 367(15): 1407-1416.

    相关阅读
    小黑豆,大能量:从传统食材到功能性食品

    黑豆,虽其貌不扬,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样的功效价值。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肾益精、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抗氧化、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多得的健康食材。

    2025-07-29
    十部门: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日前,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 《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2025-07-29
    高温催热“冰经济”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高温,带动避暑降温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2025-07-29
    可口可乐CEO展示蔗糖版可乐样品

    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詹鲲杰(James Quincey)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电视采访时,首次展示了美国蔗糖版可口可乐的样品

    2025-07-29
    百事可乐发布第二个人形机器人

    百事可乐再度联合智元机器人发布品牌第二个人形机器人“百事酷宝”

    2025-07-29
    联合利华推出AI科研创新平台

    联合利华宣布推出由其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的“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