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食品原材料 > 日本专家小组认为基因编辑食品安全
如果一个咨询委员会3月19日提出的建议最终被日本厚生劳动省采纳,则该国将允许基因编辑食品在不进行安全评估的情况下销售给消费者,前提是相关技术需符合一定标准。此举将为在日本对动植物使用目的在于供人类食用的CRISPR和其他技术打开了大门。换句话说,如果一切顺利,基因编辑食品将在今年夏天走上日本人的餐桌。
“在安全性方面,传统繁殖方法与基因编辑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新俣大学内分泌学家、该委员会主席Hirohito Sone向日本国家公共广播公司NHK表示。
如何规范基因编辑食品一直是国际上争论的热点问题。科学家和监管机构已经认识到基因改造与基因编辑之间的区别。基因改造通常是将一个基因从一个有机体转移到另一个有机体,而基因编辑则是利用CRISPR等新技术使有机体中的某些基因失效或发生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1年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得出结论,认为大多数基因编辑食品不需要进行监管的原因。然而欧盟法院在2018年7月裁定,基因编辑作物也需经过与传统转基因作物相同的漫长审批程序。
如今,日本似乎准备效仿美国。3月19日通过的最终报告并没有立即对外公布,但是相关的一份草案早些时候已经在厚生劳动省的网站上贴出。该报告指出,只要使用的技术不把外来基因或部分基因留在目标生物体中,就不需要进行安全筛查。同时,目前未发现基因编辑食品诱发癌症或者其他安全问题,因此无需审查。
鉴于这一目标,该委员会的结论是,要求开发人员或用户提供相关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修改的基因和其他细节的信息是合理的,这些都将在尊重专有信息的同时予以公开。
这些建议同时指出,如果相关的基因编辑技术缺乏足够详细的资料,则仍有可能需要进行安全评价。这份报告草案并没有直接涉及这些基因编辑食品是否应该贴标签的问题。预计厚生劳动省在今年晚些时候出台的基因编辑食品政策的最终定稿将在很大程度上遵循这些建议。
消费者团体对2018年12月发布以供公众评论的建议草案表示反对。在“不需要转基因食品!”的标语下,日本消费者联盟也加入了其他团体的行列。他们传阅着一份请愿书,呼吁规范所有基因编辑作物的种植,并对所有基因编辑食品进行安全审查并贴上标签。
消费者是否会接受这项新技术还有待观察。日本已经批准出售转基因食品,这些食品只要贴上标签就能通过安全测试。但公众的谨慎限制了转基因食物的消费,导致大多数日本农民选择避开转基因作物。不过,日本确实进口了相当数量的转基因加工食品和牲畜饲料。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基因编辑过的土豆、米饭、鸡肉和鱼。“需要对新技术进行彻底的解释,以缓解公众的担忧。”Sone表示。日本正在开发的基因编辑食品包括增加降血压成分的西红柿和个头更大的真鲷等。
报道还说,基因编辑食品今年夏天就有可能在日本上市销售。日本消费者厅接下来将研究相关标识方案。
基因编辑技术和良种选育或自然变异效果类似,实际上难以区别。因此上述专家小组才提出,基因编辑食品上市前需向政府登记,提供所改变的基因及是否含致敏物质等信息,以便在发生问题后进行应对并向消费者提供信息。
目前,各国对基因编辑食品的监管各不相同。比如,美国农业部去年发表声明说,不会对使用一些新技术育种的农作物进行监管,其中包括基因编辑技术。美国一家公司近日称已开始在美国销售基因编辑大豆油。位于卢森堡的欧洲法院去年则裁定,包括基因编辑在内的基因诱变技术应被视为转基因技术,原则上应接受欧盟转基因相关法律的监管。
玉米低聚肽粉是一种通过酶解玉米蛋白质制得的低分子肽产品,因其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保健品及医药领域。玉米低聚肽粉不仅易于吸收利用,还具备多种生物活性,成为现代健康产业的热门原料。
激光喷码机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在产品表面进行标记的高科技设备。激光喷码机以其非接触、高速度、高精度和持久耐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电子、包装等多个行业,满足生产线对产品编码和追溯的需求。
豌豆组织蛋白是一种从豌豆中提取的高品质植物蛋白,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优良的功能特性,成为食品工业特别是植物基食品的重要原料。豌豆组织蛋白以其良好的口感、营养价值及环境友好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企业的青睐。
低聚果糖是一类由短链果糖分子组成的天然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属于益生元的一种。低聚果糖能够选择性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提升人体免疫力和消化功能,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重要成分。
木瓜蛋白酶是一种从木瓜果实中提取的天然蛋白酶,具有强大的蛋白质分解能力。木瓜蛋白酶因其天然、安全和高效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化妆品及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
水平式给袋包装机是一种自动化包装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的颗粒、粉末及片剂产品包装。水平式给袋包装机通过自动制袋、充填、封口等工序,实现包装过程的高效和稳定,满足现代生产线的多样化需求。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