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热点资讯 > [两会]农产品上行,还要迈几道坎?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不仅让农民享受到网络购物的便利与实惠,也让不少农产品通过网络“进了城”,打通了“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流通渠道。但我们也看到,相较于“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比例仍比较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如何帮助农民把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卖出村、促进农民增收?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很多地区,“工业品下行”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可是“农产品上行”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农产品滞销事件时有发生。
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题,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关键。如何让农产品顺利地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城市消费市场,走上城市居民的餐桌?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过产品关—提高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上行是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问题。在不少地方,农业产业同质化严重,农民生产得越多,销量越低。农产品上行问题不解决,依靠产业精准扶贫、让农民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说。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娟玲深有感触。“山西省有900万亩核桃,云南、新疆、四川等地种植了6000万亩,目前大部分尚未到达盛产期,市场就已经饱和了。”王娟玲说,“建议国家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销信息库,根据市场科学规划,让老百姓不要盲目扩大产量,而是要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艳认为,目前,农村小农户占比较高,他们要么年龄偏大,要么文化程度不高,销售能力欠缺。“当前农村空心村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下来的这些人让他们搞电商,不容易啊。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有专业知识的职业农民。”张艳感慨道。
“单纯依靠老百姓解决卖难问题,很难。对此,政府应加强引导,提升品牌价值,鼓励相关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盘山县太平镇张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凯介绍,盘锦市的大米、河蟹都非常有名,盘锦大米的生产、销售企业抱团成立“大米联盟”,整合了行业资源,实行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由联盟统一对接销售。既保证了大米的安全和品质,促进了新品种研发,又提升了品牌价值,也让盘锦大米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与100余位农民身份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党员致富带头人充分酝酿,今年提出建立“中国乡村振兴党员带头产业联盟”的建议。“过去,大家一拥而上发展产业,造成产品过剩,价格上不去,这是因为生产和市场缺乏对接机制。我建议建立产业联盟,通过跨区联创、品牌整合、资源共享、市场互通、抱团攻坚,充分发挥乡村党员带头人和组织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一个健康有序的互助平台,为乡村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服务。”
破协作关—提升供应链服务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新建了一批设施农业冷棚,反租倒包给村民种植错峰西红柿,每个棚为村民增收8000多元。
“我们依托吉林省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种植了2万亩西红柿,面积不小但我们村有底气、不愁卖。”全国人大代表、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说。
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国家应投资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储运中心。既可调配各个地区的农产品,农产品销不出去可以在此储存,同时,商家收购农产品,也不用一家一户地找农民收购,直接和储运中心对接就可以,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介绍,在日本,每个乡都由政府出资建设收购、储藏、烘干一体化设施。
此外,物流体系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唐俊杰说:“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来,冷库作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总容量从880万吨猛增至4700万吨。冷库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国冷链产业升级、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居民‘菜篮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告诉记者,在产业链中,龙头企业起着重要的“稳定器”作用。在面临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时,龙头企业为了维护行业稳定,保障农牧民利益,通过强化与农牧民的风险联结,帮助抵御市场风险。“在产奶旺季,尽管在订单之外,伊利也会收购牧民过剩的原料奶加工成奶粉,尽管并不赚钱,但这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李翠枝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或工作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稳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
“当今农村不缺少企业,缺少的是真正服务小农户、对接小农户需求、带动小农户生产销售的社会化企业,而这样的企业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赚钱少、见效慢,很难存活。”李君建议,政府通过持续正向引导加深小农户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同时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降低企业负担,让企业得到长效发展和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连接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的纽带。
闯品牌关—实行品牌化经营
“种出来、养出来不难,难的是怎么才能销得出、卖得好,实现扶贫长效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说,一旦产销脱节,将极大影响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四川省探索建立了四川扶贫公益性标识,贫困村的农产品贴上标识后,再与超市、农贸市场、高校企业食堂等对接,倡导社会以购代捐,为扶贫产品找销路、为市民餐桌找产品。
“目前,全国各地都成立了规模较大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可是,没有ISO质量认证、保质期、质量追溯等商品要素,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并不是商品。”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说,现在很多电商下乡了,可缺少把农副产品变成商品的这一环节,农产品上行的难题仍无法解决。因此,政府应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把规模化组织生产和农产品商品化结合起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郭凯告诉记者,保护农产品品牌,地方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以五常大米为例,当地建立了公安、质检等部门多方联动的机制,以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了五常大米的品牌价值。
“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将对农业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说,产业互联网有利于重构农资商贸流通体系,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精确化生产和销售零库存,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打造农产品质量监督和追踪溯源体系。同时,互联网促进了农户由分散经营向组织化经营转变,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服务等全流程的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大融合。
李君所在的岫云村从2017年底开始探索“共享养猪”,并联合附近各村的小农户,借助互联网将生猪卖到城市,截至目前,已吸引了2000多户农户加入。现在,李君和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正为合作探索提升小农户标准化生产而努力。
“以前农业都讲规模化生产,而现代农业应是高质量生产。”李君建议,在各地建设小农户标准化生产园,统一取得生产资质、制定生产规范并实行品牌化运营,而小农户可直接利用标准化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如此可以有效激发小农户的生产活力和创造力,让真正优质的农产品在市场中一路畅通。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