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大豆拓展巴西与中国合作空间
对于即将开始的大豆种植季,希尔西奥·达尔贝托有他的想法。“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增加3.5%的大豆种植面积。”
达尔贝托是位于巴西南部南里约格朗德州的一个大型农业合作社的总裁。合作社由1.25万个农户组成,2017-2018农业季,大豆产量达到了500万吨。
无独有偶,位于中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当地农户也作出了增产大豆的决定。马托格罗索州农牧经济研究所负责人保罗·尾崎说,2018-2019农业季,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1.2%,达到958万公顷。
这些州推出增产计划,正是因为看到了巴西和中国之间蓬勃发展的大豆贸易。近几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快速攀升,2017年出口量已超5000万吨,约占巴西大豆总产量的一半。
受中国需求拉动,去年一袋60公斤的大豆价格为60至70雷亚尔(1美元约合4.1雷亚尔),但目前价格已达80雷亚尔,巴西农户得到的实惠十分可观。
发展对华大豆贸易,符合巴西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巴西政府8月初发布的一份官方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巴西共使用耕地7500万公顷,十年后将稳步增加到8500万公顷。
根据这份报告,随着耕地面积增加和生产力提高,到2027-2028农业季,巴西大豆产量将比目前增加30%左右,达到1.56亿吨,其中用于出口的大豆将达到9650万吨,中国将是巴西大豆的目标市场。
需求决定产量,这是许多巴西粮食种植商的心声。美好未来集团是巴西粮食种植商之一。集团高管茹勒斯·伊纳西奥说:“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粮食贸易。只要有需求,我们就增加产量。”
除了增加产量,巴西农户也在主动寻求与中国采购商建立直接采购渠道。以往,巴西农户都将收成交给国际粮商统购统销。达尔贝托说:“建立直接采购渠道,有助于帮助农户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在与国际粮商合作中,我们往往会吃各种亏,尤其是在贷款利率上。现在与中国采购商建立起直接渠道,我们感觉更放心。”
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巴西大豆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个领域也给中巴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今年3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巴西投资建设的巴西圣路易斯港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据了解,该港口拟规划建设4个泊位及配套堆存设施,主要货种为粮食、油品等,可提高巴西大豆的出口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粮食企业已经加速在巴西布局。
2010年,重庆粮食集团宣布在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购地种植大豆。2014年,中粮集团通过并购的方式,借助尼德拉和来宝两大集团的已有平台,快速将业务拓展到了拉美地区相关国家。
一批中国粮食民企也已经开始布局拉美,有望成为中拉粮食贸易的生力军。2016年,中国的大康农业以2亿多美元价格收购巴西一家农业公司的股权。在圣路易斯港项目的股东名单中,也赫然出现中国的民营粮食企业和润集团。
“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强和巴西本地农民联合体及农业企业的往来。巴西农业综合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有市场、有渠道、有资金的企业对其扶持。因此,我们希望与巴西企业开展合作,帮助农民更加有效地提高收入。”和润集团董事长虞松波说。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