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人工
    客服
  • 官方
    微信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热点资讯 > 治理有机食品市场乱象从何处发力

    2018-08-24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有机食品因被正向关联了健康、安全、环境友好等多重价值而越来越受市场推崇。不过,人红是非多,有机食品自问世以来,就伴生着诸多问题,市场也存在不少乱象。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的一项有关有机食品的调查显示,86%的受访者购买过有机食品,50.5%的受访者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机食品,69.9%的受访者觉得有机食品存在名不副实的问题。

      有机食品因被正向关联了健康、安全、环境友好等多重价值而越来越受市场推崇。不过,人红是非多,有机食品自问世以来,就伴生着诸多问题,市场也存在不少乱象。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的一项有关有机食品的调查显示,86%的受访者购买过有机食品,50.5%的受访者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机食品,69.9%的受访者觉得有机食品存在名不副实的问题。

      事实上,如果去掉包装和标签之类显示身份的东西,凭感官能分辨出普通食品和有机食品区别的人会更少。莫说是一般消费者,就连种菜的农民或研究菜的专家,也不一定能给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有机食品,“有机”这俩字的区别特征并不直接显于外表,而是内隐于品质,需要借助科学仪器才能“看”出不同,而这种不同也只是一些数据。

      于人而言,品质不露于外是低调,于有机食品而言,这样的“低调”却会带来麻烦。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在感官上难以区分,却因基于生产过程的不同而造成重要的内在品质差别,而这种差别又基于成本增加及满足健康消费需求的市场规律而造成一个显性的差别:市场价格。目前有机食品的市场售价都要比普通食品高出许多,最多可达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实物“看”不出区别但价格的区别又让人“看”着眼晕的现实,让一些急于逐利的不法者“看”到了有机食品的可乘之机。

      前文所说的“名不副实”,即为有机食品市场最突出的问题。国家规定有机产品必须严格按标准生产,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不允许在生产、加工场所外进行再次加工、分装、分割。如此严格的条件限制,就决定了我国有机农产品(5.200, 0.02, 0.39%)产量很低,而事实上市场常年都有30%左右的缺口,一直都供不应求。但无论是在实体农贸市场还是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各式各样的有机农产品大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表明,市场上的“有机食品”一定有一部分是冒牌货。

      另外一种名不副实的问题,是产品贴着有机食品的标签,但实际上品质达不到有机食品的标准。目前的有机食品一部分来自企业自有农庄,相对好管理,基本上都能达标,但也有些有机食品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这就容易出问题了。由于缺少监管,食品质量往往取决于农户的道德水平;另外,“公司+农户”模式使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只能获得整个产业链条中端的种植养殖环节的微利,当遇到市场风险,农民为了减少损失,可能会选择造假(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等)。有机食品认证发证后,认证机构每年最多去企业检查一两次,有些企业在幼苗的时候喷洒农药,检测的时候就很难查出。

      上述问题就让有机食品隐藏了诸多玄机。其实玄机并不玄,猫腻就在一个“利”字。如前文所述,有机食品由于生产过程投入大而导致市价比一般食品要贵许多,但“生产过程”普通消费者难以参与监督,只能依赖第三方替自己完成,而这个第三方就是认证机构和监管部门。然而就当下的情况看,第三方监督明显还存在一些不足,交易认证、假冒认证等这些问题只是表象,它暴露的是对认证本身的监管缺失及对有机食品市场的监管缺位。

      正如有批评者所指出,有机食品作为凝聚着品质与信心的产品,认证本身就应该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饱含着社会责任。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有机认证”应该是价格杠杆作用之下撬动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变以及监管模式改革的有力武器。面对认证造假使有机食品形象受毁,消费者利益受损,市场经营秩序受扰这种局面,有关方面必须进行深入反思,当采取有力措施对有机食品市场乱象进行一次彻底治理。

      治理有机食品市场乱象需从何处发力呢?按照中国青年报调查受访者的建议,要保证商家销售的有机食品名副其实,首先,认证机构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都严格审查监督;其次,政府部门要重视对认证机构的监管,让整个链条透明有效;第三,超市等卖场要对有机食品进行严格区分;第四,企业本身应加强自律;第五,对虚假认证加大惩处力度。

      建议的“自律”这一点并不好办到,因此最关键的一条应该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对有机食品的生产,从头到尾全链条严格把控。规范认证程序,强化认证的法律责任和追责,并加强对已认证有机产品的监测,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同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重拳打击假冒有机产品行为,将违规经营者逐出市场。

    相关阅读
    珍稀青钱柳叶功能成分及多元应用

    在追求天然、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植物提取物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备受瞩目。其中,源自中国特有珍稀树种——青钱柳的青钱柳叶提取物,凭借其独特的成分组合和显著的生理调节功能,正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和功能性原料领域的新星。

    2025-07-10
    人工智能如何颠覆传统产品开发流程?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迅速从高科技概念演变为推动各行业创新的实用工具。从医疗、金融到制造业,这些技术正不断颠覆传统模式,使流程更加高效、精准和数据驱动。作为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的产业,食品行业同样也正被AI深刻改变。

    2025-07-10
    棉籽蛋白:被低估的植物蛋白“超级巨星”

    棉籽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品质良好的植物蛋白资源,主要成分是球蛋白,其次是谷蛋白。其氨基酸组成除蛋氨酸含量稍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达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标准。

    2025-07-10
    自带芬芳的鼠尾草,还有哪些“热门”功能输出

    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叶子形状类似鼠尾而得名。其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目前在北美洲、欧洲、中国等地均有栽培。实际上,鼠尾草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古埃及人用鼠尾草来治疗不孕症,中古世纪的欧洲普遍冲泡鼠尾草茶来保健,所以希腊、罗马人又称其为“神圣的药草”。

    2025-07-10
    柠檬苦素生物合成、作用机制及食品功能化应用前沿

    柠檬苦素(Limonin)作为柑橘类水果中典型的四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特征、生物合成路径、生物活性机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已形成系统性进展。

    2025-07-10
    富硒食品开发利用现状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为人体提供营养,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正常生长代谢的重要元素。硒在人体无法长期贮存,也无法合成,人体必须从膳食中不断获得硒元素来供机体需要。

    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