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青海海南州谱写现代生态畜牧业辉煌篇章

    2018-07-18 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共有天然草场面积5411.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092万亩,约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2.1%;存栏牲畜462.92万头只,约占全省存栏牲畜数的25%;农作物播种面积147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农牧交错区。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共有天然草场面积5411.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092万亩,约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2.1%;存栏牲畜462.92万头只,约占全省存栏牲畜数的25%;农作物播种面积147万亩,成为全省的农牧交错区。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地理、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家庭式、小规模、高成本、低产出的生产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畜牧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群众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境地,草地畜牧业发展一度陷入了十字路口,举步维艰。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起点定格在2008年。这一年海南州启动全国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2010年《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准。2015年启动了海南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海南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构建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沿黄流域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南部高寒牧区生态畜牧业“三大”产业经济带的战略思路。2018年抓住青海牦牛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全省各州制定了《关于创建青海牦牛产业发展联盟海南示范区实施方案》,并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了一条生态优良、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创新引领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加大投入 夯实基础增后劲


      十年来,海南州持续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累计投入资金69.83亿元,相继实施了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农牧业建设工程,建成畜用暖棚5.44万座472.86万平方米,日光节能温室9261座;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基本草场围栏占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51%,全州80%的牧户全面建成定居房、畜棚、围栏、饲草基地、饲草棚、水、电、路“八配套”工程。


      保护生态 增草添绿惠民生


      十年来,海南州牢固树立“生态立州”战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实施草原奖补、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等工程,完成草场围栏2516.74万亩,补植补播394.96万亩,黑土滩治理53.69万亩,鼠虫害防治2921.85万亩,毒杂草防治107万亩。累计发放草原补奖资金近25亿元,全州7.24万户31.09万农牧民从中受益。聘用草原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1702人,年人均发放工作报酬2.16万元。


      转变方式 焕发活力促转型


      十年来,海南州依托全国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坚定不移地走草地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以合作社为抓手,推动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相继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23个,实现牧业村全覆盖。建成规模化养殖场257个,其中省级认定173个。在23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制改造、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累计分红1016.8万元,户均2.33万元,畜牧业收入实现了成倍翻番。成功探索出了种草养畜型、三产融合型、科技服务型等发展新模式,如兴海县河卡镇上游村高原丰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围绕一产发展二、三产业,加工青稞糌粑、菜籽食用油、羊毛被等农畜产品包装销售,开展电商营销,实现当年分红35万元,到目前累计分红105元,户均2.6万元。贵德县拉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依托高效养殖发展养殖业,2016年组群生产母羊3000只,当年育活羔羊2700只,出售6月龄羔羊1500只,实现分红100万元。2017年通过推广高效养殖实现分红2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共和县铁卜加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结合该社的实际,组建2个股份制小组,群众根据意愿自由选择入股。每个组下设种植、高效养殖、畜产品加工、劳务输出等生产经营小组,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分组经营,单独核算,呈现出竞相发展的局面。2017入社群众分红152.33万元,户均分红1.43万元。贵南县针对农牧结合的优势,打造“草畜联动”模式,如贵南县嘉仓合作社通过半舍饲养殖,推广青贮和高效养殖技术,转移富余劳动力从事畜产品加工、进城务工和劳务服务等二、三产业,农牧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到目前分红40万元。同德县达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针对一村一社户数少的特点,积极宣传动员,牧民入社及草原、耕地、牲畜入股率均达到。发展形式上采取划区轮牧、农作物种植、高效养殖的方式,推行种养结合、草畜联动模式,年实现收入72万元,分红40万元,户均达到1.3万元。


      培育主体 引领带动开新局


      十年来,海南州始终把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作为带动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领路人,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全州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其中1家,省级14家,州级49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275家,家庭农牧场542家。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基地为纽带、农牧户为基础的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基本建立,产业化经营农牧户占全州农牧户总数的60%,农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55%。


      科技助力 驱动创新铺新路


      十年来,海南州充分发挥全州各级农牧科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和农技人员的聪明才智,与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针对农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新技术研究、推广和运用,先后开展、省级农作物区域试验5项,《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及育肥效果观测试验》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建州级科技示范村20个,下派科技特派员134人,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8万余人次,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建成5个县级农牧业信息服务中心和20个村级农牧业信息服务站, 90%以上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网络信息化。


      打造品牌 提质增效树名片


      十年来,海南州以牛羊肉、乳制品、蜂制品、青稞、油菜等优势产品为重点,打造具有海南特点的地域品牌、特色品牌、绿色品牌和有机品牌,全州培育“三品一标”品牌50个,获得农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3个,绿色产品认证14个,无公害产品认证33个,绿色、无公害以及有机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农牧业基本生产面积的40%以上,本地农畜产品品牌化占商品量的25%以上。“可可西里”、“香三江”、“青藏华峰”、“贵德辣椒”等产品品牌已唱响省内外。广袤的草原,牧草低垂,牛羊肥壮。今天的海南,传统畜牧业正在一点点消退,现代生态畜牧业日益显现出勃勃生机,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阔步迈进。(
     

    相关阅读
    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与提升免疫力的天然微生物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2025-09-16
    亚叶酸钙:关键营养素助力健康与功能性食品发展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2025-09-16
    红车轴提取物:天然植物精华助力健康保健与功能食品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2025-09-16
    金针菇粉:营养全面健康食品助力现代养生与食疗发展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2025-09-16
    山竹粉:营养丰富天然果粉助力健康养生新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2025-09-16
    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保障新鲜营养推动果蔬产业高效发展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