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合肥城区今日发出首张小餐饮“身份证”
6月27日上午,在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市场监管科,来自国际丽晶城商业街的麦琪小吃店老板朱龙,领取了“安徽省小餐饮信息公开卡”,这是自安徽启动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三小)实行登记或备案管理后,合肥城区发出的张备案公示卡,也相当于小餐饮的“身份证”。
“以前一听到有什么检查,就有点忐忑,不知道我的店里可符合规定。”朱龙经营的麦琪小吃店,门面不大,附近有合肥八中以及翠庭园小学,学生较多,他一直注意饮食卫生,但并不知道做到哪一步才是完全达标。“小吃店方便了附近居民生活,但是因为硬件设施不达标,无法申请经营许可证,这样也就无法更好地规范监管。”笔架山街道市场监管科科长张其荣介绍,该街道有320家小餐饮,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但是不具备许可条件。
去年12月1日《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正式实施,具有固定经营门店,达不到国家食品经营许可条件,从事餐饮服务的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等食品经营者,要进行备案管理。条例实施后,笔架山街道就开始向餐饮经营户进行备案宣传。小餐饮备案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如厨房面积不得小于5平方米、厨房内至少设立2个清洗水池、存放生熟食品的冰箱、冰柜有明显区分标志、配备基本餐饮具消毒、保洁设施等。
“320家小餐饮中,有50家符合备案条件。”张其荣介绍,朱龙于6月初个申请备案,朱龙的小吃店硬件很好,只是垃圾桶没有加盖,一名员工的健康证即将过期,经过一周的整改后,27日上午,朱龙领取了备案公示卡。张其荣告诉记者:“这就是相当于小餐饮店的‘身份证’,说明它符合条件,且将在监管下规范经营。”对此朱龙很开心,有了“身份证”,他多了几分底气:“了解到了很多规范条件,有章可循了。”
张其荣介绍,该街道50家符合备案条件的小餐饮,大多集中于商业综合体内,另外270家不符合条件的将按要求进行整改。记者从合肥市蜀山区了解到,该区小餐饮共有2700余家,无证小餐饮2000余家,将同步启动备案管理。
黑豆,虽其貌不扬,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样的功效价值。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肾益精、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抗氧化、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多得的健康食材。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