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属植物,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是中国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悠久的中药之一.中国是淫羊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和物种多样性中心, 共有淫羊藿属植物48种 , 除朝鲜淫羊藿在日本、朝鲜北部和中国的长白山地区均有分布外,其他都是中国的特有种, 约占该属全部种数的85 .71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 淫羊藿具有良好的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等药理作用, 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并对淫羊藿属植物的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淫羊藿】
对淫羊藿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1935年, 至今,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该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其中从国内淫羊藿属的13 种植物(粗毛淫羊藿、淫羊藿、宝兴淫羊藿、川鄂淫羊藿、朝鲜淫羊藿、黔岭淫羊藿、茂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四淫羊藿、偏斜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长距淫羊藿)中, 分离鉴定出黄酮类化合物106种, 它们是淫羊藿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是一类以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基等为取代基的苯基色原酮衍生化合物, 在淫羊藿体内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
前任研究表明, 淫羊藿总黄酮可以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并促进矿化结节形成 ;淫羊藿苷及其人肠内菌的代产物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并促进机体产生促成骨细胞生长的因子, 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淫羊藿总黄酮能够刺激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 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并增强OPG mRNA 的表达 ;淫羊藿苷可以抑制成骨细胞的凋亡, 促进骨形成, 减少骨吸收.成熟的成骨细胞可以分泌出大量的细胞因子, 用于阻止破骨细胞的成熟、分化和融合, 促进破骨细胞的凋亡, 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猴头菇提取物是从优质猴头菇子实体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背景猴头菇又叫猴头菌、猴菇菌、猴头蘑、羊毛菌、猴头、刺猬菌、猬菌、猴菇等,属于真菌,其食用历史有三千年,营养成分丰富,古代属于珍贵食品,但现今由于人类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场上供应的猴头菇增多,已成为人们餐桌上常食的名菜。
酵母葡聚糖又称右旋糖酐,为一种多糖,存在于某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粘液中,现代研究发现,姬松茸中含有的B葡聚多糖最为丰富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2006-2021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