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寄薯农:转变思路,逆势而上才有机会
眼下,西北区、华北区、东北区等马铃薯一季作区离春播不到20天了,但依然有很多薯农在种与不种,种什么品种,到底种多少亩等等问题中犹豫不决。这个难以下定的抉择和忐忑的心情,是因为2017年的马铃薯伤薯农太深了!

2018年薯农们到底该如何做?在日前召开的“2018中国马铃薯生态大会”上,一些业内专家和大咖给出了思路(请注意,是思路,不是答案!)。农资与市场传媒高级研究员冯卫东指出:“马铃薯产业会越做越有出路。但是世界在我们察觉前已经悄然变化。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也不会说!唯有活下来,才能经营好你的农场!”
诚然如此,活下来,才有出路。我国马铃薯高端种薯推广者、格瑞得集团董事长李冬虎表示:“在行业冰点时更要坚持,这样才会使危机转化为生机。”我国马铃薯产业大咖、河北久恩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王久恩说:“活下来,坚持住,马铃薯的春天马上到来!”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讲座中,李冬虎首先详细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马铃薯生产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八点:
1. 西方有漫长的马铃薯生产史;
2. 发达的科技推广体系;
3. 规范的种薯生产和认证;
4. 长期轮作,机械化水平高;
5.高投入,更高产出;
6. 深加工比例高;
7.逐年增加投入;
8. 高额的植保投入。
同时,李冬虎也指出了目前我国马铃薯农场面临的难题,一是快速增长的成本;二是严重的土壤病害污染;三是融资困难;四是不确定的市场。
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马铃薯产业不仅有机会更有出路,但未来的经营肯定不能再像以往一样率性而为,粗放操作。因此,李冬虎建议:
,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一步到位;
第二,提高种薯生产的门槛,逐步实现认证;
第三,农场主们要缩小面积,增加仓储、包装的投入;
第四,行业冰点时更要坚持,使危机转化为生机;
第五,推翻自己认为正确的操作,回到专业技术上来;
第六,不要赌一个品种,两三个品种搭配种植,也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关注种薯风险,目前已经到了质量事故高发期。
对2017年马铃薯出现的销售寒冬,王久恩分析认为:1.盲目扩大面积;2.玉米价格下滑,种植结构调整,很多农民改种马铃薯;3.主粮化政策的推波助澜;4.品种需求发生变化,消费者更喜欢薯型好、颜色鲜亮的土豆;5.农民工返乡,马铃薯消费骤降。据统计,一个农民工消费马铃薯量相当于3个到5个城市居民。全国有2.5亿农民工。大量农民工返乡,也造成了马铃薯消费量的下滑。
针对马铃薯目前的形势,该怎么办?王久恩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改变粗放经营模式,控制规模,精耕细作,并不是种植的越多越挣钱;二是放弃产量低,质量差的地块或地区,向高产优质地区转移;三是马铃薯种植要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尊重市场、尊重自然、尊重土地。为什么要尊重自然?因为现在农业现状是,我们完全把土壤中的平衡打破了。
冯卫东更是站在全球看中国的马铃薯产业。他指出,供大于求是我国以及全球农业的一个大背景,现在,我国无论从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面临这个局面。因此,种植者一定要改变思路,把自己从单纯的种植者向经营者转变,从以高产为导向向以盈利为导向转变。
什么是经营者,什么是合格的农场主?冯卫东认为,种植者的原点思维是以高产为导向,经营者则是以盈利为导向,这是种植者与经营者的本质区别。
那么,为什么要从种植者向经营者转变?冯卫东说,首先,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其次,现在大多数种植户思维依然停留在高产时代,没有意识到消费市场的变化!转型期尤其是市场低迷时,不具有经营思维的种植户是最惨烈的!以2017年的马铃薯为例,仅有10%群体盈利;再次,如果做不了全产业链,一定要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2018马铃薯播种在即,做精品马铃薯,做懂经营的农场主,相信今年的马铃薯产业定会“薯光”灿烂!
文/土豆记者
作者简介:马铃薯产业的报道者、观察者。出版有《薯界风云人物》、《薯光•印象格瑞得》等马铃薯产业报道作品。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消费者不仅希望食品本身健康,还渴望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其新鲜程度。传统的食品包装只能被动保护产品,而智能包装的出现,让包装从“沉默的容器”变成了“会说话的管家”。
随着人们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潜在养生功能的原料逐渐走到大众的视线,这些原料不乏应用历史久远的药材,也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的物质,还有一些属于“舶来品”,他们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健康。
在植物蛋白资源开发与食品工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凭借其高纯度、全营养、多功能的特性,已成为食品领域替代动物蛋白的核心品种。作为经过深度加工的大豆蛋白制品,它不仅破解了传统植物蛋白利用率低的难题,更在肉制品改良、功能食品研发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应当是食品真实属性的反映,既给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也提供了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签逐渐向透明化转变,消费者费时费力“学习标签”的过程正在逐渐减少。
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参与者,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从发酵食品的酿造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微生物的作用无处不在。食品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既包括有益于食品生产的菌种,如乳酸菌等,也包括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有害菌种,如沙门氏菌等。
谷朊粉,学名小麦面筋蛋白,本质是从小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复合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面粉去掉淀粉后的精华”,普通小麦粉中约含70%淀粉、10%-14%蛋白质,而谷朊粉通过物理分离技术去除了淀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使蛋白质含量飙升至80%以上(干基计算),成为目前食品工业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蛋白原料之一。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