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2017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海关数据新鲜出炉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额约为 27.89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7.95%;总量约为 7.46 亿升,同比增长约 16.88%;平均价格约为 3.74 美元/升,同比增长 0.91%,幅度较小。
在总额和总量方面,2017 年度有一定增长,同 2016 较之 2015 年的增长幅度相似,显示出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态势趋于平稳。平均价格自 2013 年起就逐年下降,2016 年和 2017 年虽有增长,但幅度均不明显,说明大众型葡萄酒仍是国内市场的主流。
接下来,本文将从瓶装葡萄酒、散装葡萄酒和起泡酒3大方面入手为你解读 2017 年中国进口葡萄酒状况。
2017 年进口瓶装葡萄酒数据
2017 年,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总额约 25.55 亿美元,同比上涨 16.38%;总量约 5.52 亿升,同比上涨 14.62%;平均价格为 4.63 美元/升,同比上升 1.54%。
(1)10 大瓶装葡萄酒来源国
法国守住了进口瓶装葡萄酒来源国老大的地位,总额约为 1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8.84%,约占进口瓶装葡萄酒总额的 41.13%;总量约为 2.18 亿升,同比增长 14.05%,约占进口瓶装葡萄酒总量的 39.46%。显而易见,法国葡萄酒还是国民心中品质的象征。不过同比增长幅度比 2016 年要小一些,这也顺应了整个葡萄酒市场的平稳发展态势。
从均价来看,新西兰价格仍是,为 10.68 美元/升,这主要是由于新西兰地域较小,葡萄种植和酿造成本高,葡萄酒本身就定位为精品酒。均价的还是西班牙,为 2.21 美元/升。不过,两国均价相比 2015 年都有小幅上升。
此外,10 大瓶装葡萄酒来源国与 2016 年一样,且前 6 名和2016年保持一致,后几名名次略有变动,这说明中国人对这 10 大国家的精品葡萄酒比较信赖和关注。
(2)10 大进口瓶装葡萄酒贸易地区
虽然上海市比广东省的进口总量还要多,但广东省依然稳坐进口瓶装葡萄酒的贸易龙头位置,其进口额高约 9.10 亿美元,几乎比上海进口额多了1.74亿。整体而言,广东和上海依旧是瓶装进口葡萄酒的主要贸易区,两者加起来的总值已经占到总额的 64.41% 和总量的 52.86% 左右。
整体排名与 2016 年无大差别,部分保持不动,其它多半只有一个名次的升降,唯有北京从 2016 年的第3降到了今年的第5。同比2016年,仅有北京的进口总额和总量均呈下降趋势,此外广东的进口总额也有所下降。
2017 年进口散装葡萄酒数据
2017 年,中国进口散装葡萄酒总额约 1.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80%;总量约 1.81 亿升,同比上升 25.51%;平均价格为 0.88 美元/升,同比上涨 12.18%。
(1)10 大散装葡萄酒来源国
2017 年中国散装葡萄酒来源国依然是智利,进口金额约为 6,012 万美元,同比上升 4.66%,约占散装葡萄酒总额的 37.84%;进口总量约 5,606 万升,同比下降 34.71%,约占散装葡萄酒总量的 31.05%。虽然总量下降,但总额却上升了,可见智利葡萄酒并不是一贯认为的“低端”代名词。
从均价来看,加拿大,为5.19 美元/升,远高于其它国家,也远高于2016年的均价意大利(3.18美元/升)。均价的并非2016年的南非(0.53 美元/升),而是葡萄牙,为 0.48 美元/升。
排名的 10 个国家与 2016 年一样,只是名次有小许变化,如从2016年的美法南到2017年的法南美,还有德国和加拿大互换名次等。
(2)10 大进口散装葡萄酒贸易地区
山东继续蝉联进口散装葡萄酒的贸易地区,2017 年进口总额约 1.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6.01%,占散装葡萄酒总额的 69.31%;总量约 1.28 亿升,同比增长 36.82%,占散装葡萄酒总量的71.05%。也就是说山东省 2016 年就消耗/转手了全国一半多的进口散装葡萄酒。
整体排名与 2016 年相比,有一定差异,除了山东和北京名次一样外,其余8个地区都有一定幅度的升降。
2017 年进口起泡酒数据
2017 年,中国进口起泡酒总额约 7,527 万美元,同比上升 33.03%;总量约 1,311 万升,同比上升 4.57%;平均价格为 5.74美元/升,同比上升 27.22%。
(1)10 大进口起泡酒来源国
从进口总额来看,法国还是的进口起泡酒来源国,进口总额约 4,038 万美元,同比上升 57.36%;总量约 216 万升,同比上升 26.56%。可见,光是法国起泡酒在进口总量和总额两方面的上升,就带动了整个起泡酒在 2017 年进口量和进口额的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口总额上,法国高于意大利;但在进口总量上,意大利明显更高,这导致两者的均价相差悬殊。这和法国主要生产高质高价香槟有关,因而价格普遍高于意大利起泡酒;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意大利起泡酒性价比更高,更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从均价方面,法国,为 18.68 美元/升,依然是西班牙,为 2.33 美元/升。
从排名来看,前7名和2016年保持一致,新西兰强势上榜,并把阿根廷(2016年排第8)挤出了前10之列。这和新西兰葡萄酒价高不无关系,因为同新西兰瓶装酒一样,新西兰起泡酒均价也较高,达到了8.66美元/升,在前10中位居第2。
(2)10 大进口起泡酒贸易地区
与前 2 年一样,上海依然是全国消费进口起泡酒最多的地方,总额约 4,901 万美元,同比上升 50.63%;总量约 633 万升,同比上升19.51%。
总体来看,北上广仍是起泡酒的主要消费地区,其中以上海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一线城市对以时尚而著称的起泡酒接纳度更高。此外,河南代替四川排在第10,其余名次略有升降。
酒百科总结
(1)整体来看,2017 年中国进口葡萄酒在总额、总量和均价上都比 2016 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可见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国人对葡萄酒更深的认识和了解直接体现在了对葡萄酒的消费需求上,均价的小幅提高也说明对葡萄酒的品质/性价比要求越来越高。
(2)从进口葡萄酒总额来看,2017 年达到 27.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95%。其中,瓶装葡萄酒占 91.60%,散装葡萄酒占 5.70%,起泡酒占 2.70%,再次体现出瓶装葡萄酒是主流。
(3)从进口葡萄酒总量来看,2017 年达到 7.46 亿升,同比增长 16.88%。其中,瓶装葡萄酒占 74.03%,散装葡萄酒占 24.21%,起泡酒占 1.76%,显而易见,瓶装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中的中流砥柱。
(4)从进口葡萄酒均价来看,2017 年为 3.74 美元/升,同比增长 0.91%,其中瓶装葡萄酒、散装葡萄酒和起泡酒的均价都小幅下跌,说明国人越来越注重葡萄酒的性价比,而不是一味追求高价。
(5)从瓶装葡萄酒均价来看,排在前 5 位的分别是:新西兰(10.68 美元/升)、美国(7.85 美元/升)、澳大利亚(6.45美元/升)、法国(4.82 美元/升)和意大利(4.72 美元/升)。
(6)西班牙葡萄酒具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在瓶装葡萄酒输出国中,其均价,为 2.21 美元/升,在散装葡萄酒输出国中,其均价仅比葡萄牙要高,为 0.58 美元/升,在起泡酒中,均价也是,为 2.33 美元/升。
(7)从进口葡萄酒来源国来看,法国和智利分别站稳了瓶装葡萄酒和散装葡萄酒来源国的地位,两者也是中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来源国。法国主要得益于其高品质和品牌推广,而智利主要是价格方面的优势。
(8)从进口葡萄酒贸易地区来看,北上广等沿海一线城市还是消费主力军,广东消费瓶装酒最多,山东消费散装酒最多,上海消费起泡酒最多,跟前几年的情况无异。得益于较高的消费水平和葡萄酒普及程度,这些城市更易接受不同的葡萄酒消费。当然,葡萄酒在内陆的消费也有所增长,但相对沿海城市要缓慢一些。
(9)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口瓶装葡萄酒贸易地区中,广东比上海的进口量要低,但广东省的进口额更高,达到 9.10 亿美元,几乎比上海进口额多了1.74亿,这显示出广东人对瓶装葡萄酒的品质要求更高,当然这里也是沿海极具代表性的精品葡萄酒消费市场,前景可观。
(10)进口葡萄酒成本上涨是2017年底热议的话题,根据海关数据,2017年进口葡萄酒中,不论是瓶装酒、散装酒还是起泡酒,进口额涨幅都高于进口量的涨幅,极有可能是受2017年天气原因和葡萄减产影响。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行业生产中为改善食品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食用色素、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调味剂、增稠剂等。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脑力和体力持续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机体产生疲劳的机制目前的解释主要为能量物质水平降低、代谢产物的累积、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Ca2+代谢紊乱等。
当顶层出手的时候,“减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话题了,而是要切实的落到实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攀升至70.5%,儿童群体也将突破31.8%。“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将“减肥”这个私人话题正式升到了社会层面,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体现。
甘薯,又称红薯、甜薯、白薯、朱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多酚、黄酮、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高性价比的食物。
电解质水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在运动、高温、疾病等场景下,为人们提供了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场上电解质水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们将从相关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解质水的定义、分类、营养成分、标签标识等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电解质水。
说到月见草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保健品柜台里那些金灿灿的胶囊,其实它是以食材身份登上人类餐桌的。近年来,食品科学家们重新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功能食品大会上,月见草油被评为“最 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