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食品原材料 > 人工香料香兰素在食品里有什么作用?
香兰素一般可分为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化学名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具有香荚兰香气及浓郁的奶香,是人们普遍喜爱的奶油香草香精的主要成份,为香料工业中的品种。

【香兰素】
香兰素的用途十分广泛,如在食品、日化、烟草工业中作为香原料、矫味剂或定香剂,其中饮料、糖果、糕点、饼干、面包和炒货等食品用量居多,大约占60%,享有“食品香料”的美誉。香水、化妆品占33%,而且在其它行业,如医药、电镀、农业等也有较大应用,其中医药用品占7%。是目前世界上产量的香料。乙基香兰素即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别名乙基香草醛,乙基凡尼林,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香料。
香兰素的生产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松柏苷,或丁子香酚,或***,或木质素,或愈创木酚,或对羟基苯甲醛,或对甲苯酚,或邻苯二酚等为原料合成而得。国内已申请有关香兰素的专利约有20项,但是国内的专利主要集中在香兰素的化学合成及其提取纯化方面,用化学方法合成香兰素时不但“三废”污染大,而且有的产品质量等级较低,售价相对较低,工业级约6~7万元/吨,食品级约7~10万元/吨,而天然级产品目前售价高达40~50万元/吨。如此悬殊的价格差异,使得香兰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预计全球每年需求量以5%的速率递增,总量约15000吨/年,但是天然香兰素的供给量不到1%。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消费者不仅希望食品本身健康,还渴望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其新鲜程度。传统的食品包装只能被动保护产品,而智能包装的出现,让包装从“沉默的容器”变成了“会说话的管家”。
随着人们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潜在养生功能的原料逐渐走到大众的视线,这些原料不乏应用历史久远的药材,也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的物质,还有一些属于“舶来品”,他们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健康。
在植物蛋白资源开发与食品工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凭借其高纯度、全营养、多功能的特性,已成为食品领域替代动物蛋白的核心品种。作为经过深度加工的大豆蛋白制品,它不仅破解了传统植物蛋白利用率低的难题,更在肉制品改良、功能食品研发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应当是食品真实属性的反映,既给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也提供了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签逐渐向透明化转变,消费者费时费力“学习标签”的过程正在逐渐减少。
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参与者,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从发酵食品的酿造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微生物的作用无处不在。食品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既包括有益于食品生产的菌种,如乳酸菌等,也包括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有害菌种,如沙门氏菌等。
谷朊粉,学名小麦面筋蛋白,本质是从小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复合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面粉去掉淀粉后的精华”,普通小麦粉中约含70%淀粉、10%-14%蛋白质,而谷朊粉通过物理分离技术去除了淀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使蛋白质含量飙升至80%以上(干基计算),成为目前食品工业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蛋白原料之一。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