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营养保健品 > 第四届营养保健产业发展论坛—— 海外保健品进入中国
“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关注,导致了消费升级大潮的到来。罗兰贝格最近发布的《“十三五”时期中国保健品行业致胜策略》报告,预计受消费升级与政策利好等因素驱动,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2015-2020年的年均增速约为8%,市场规模2020年约为1800亿元,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包括营养品在内的保健产品即将迎来消费春天。”
2017年6月20-21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2017亚洲天然及营养保健品展(HNC2017)”召开之际,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和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展会全明星论坛“第四届营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会议以“海外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为主题,邀请来自澳大利亚保健品协会CMA协会代表团组织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杰出的保健品公司如Swisse、Blackmores、DSM、TSI、Melrose、Nutrition Care、Lipa、Aker Biomarine、Natural Products NZ等以及膳食补充剂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单位及行业知名企业惠氏、大冢、无限极、健安喜、嘉康利、澳琳达等120余名代表参会。
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家监管部门负责人、保健品行业专家、国内国际保健品企业家就中国营养保健政策、保健食品注册备案技术要求、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趋势和品牌建设等议题进行讨论。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张晶副主任、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陈向荣处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罗季阳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张保献教授、膳食补充剂委员会张中朋秘书长、膳食补充剂专业委员会李桂英副秘书长、汤臣倍健公司张旭光总监、美国药典中华区刘捷先生、澳大利亚保健品协会主席Dusko先生、网易考拉海购王晓副总裁、ATRIUM集团张祖军总裁作为演讲嘉宾为与会听众带来精彩绝伦的演讲。
医保商会许铭副会长出席本次会议,并致欢迎辞,会议由医保商会膳食补充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中朋和副秘书长李桂英分别主持。嘉宾们从保健食品备案制度要求、备案技术要求和主要注意点、上海市保健食品备案制度、进口保健食品注册现状和难点、营养保健食品追溯体系建设、标准制定意义、进出口特点和进口路径梳理、精准营养发展和研发趋势、澳大利亚市场特点、跨境电子商务热点品种、未来消费热点和品牌建设等议题进行讲解。会议受到了参会代表的密切关注,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以下是嘉宾们的精彩观点分享:
许铭副会长:中国营养保健市场巨大,但面临行业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保健消费需求不理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等问题,亟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体联动,合力开展营养保健行业的科学普及和消费者健康教育,维护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行业创新型的品牌企业做大做强。
会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张晶副主任对保健食品法规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解读,详细讲解了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的流程及要求、注意事项。张主任指出使用的原料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及首次进口的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可以进行备案,但是营养物质应是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物质。她进一步强调国产保健食品的备案人应是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注册人可作为备案人。
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陈向荣处长对上海市保健食品备案管理制度进行了解读,对保健食品的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上海市保健食品备案的实际工作开展和备案流程做了详细讲解,企业获益匪浅。他指出,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和首次进口除营养补充剂以外的保健食品到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中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到国家食药监总局备案;其他保健食品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罗季阳博士介绍了食品追溯及第三方溯源服务,食品追溯体系包括溯源和追踪两大部分。介绍了各国食品追溯历史和现状,并以CAIQ燕窝溯源系统为例,着重讲解了第三方追溯体系,并表示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是必然的选择。
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的张保献教授对基于保健食品新法规下的进口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申请的要求和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介绍了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和备案流程,重点讲解了进口注册保健食品中的申报资料,还对申请首次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转让技术申请材料做了解释。列举了新法规主要技术要求和审评模式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证书的有效期、审评方式等,强调了注册流程同原来相比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对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方法的方法学验证问题进行了解读。
膳食营养补充剂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桂英女士针对进口保健品特点,对申报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进口产品进入中国的路线及途径进行了分析,并且重点分析了进口产品申报过程中涉及的配方、标准、功能、工艺等特别注意事项,并对2006年至2016年批准的保健食品做了系统分析。她指出,国外的健康产品进入中国要做的几大工作:首先了解中国特色的法规体系。其次要了解中国的市场特点和消费习惯。第三、具备良好的合作伙伴,无论是产品注册过程还是市场销售方面。第四、进行产品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市场战略。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