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科技筑基 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4-06-06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新技术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近日在河北石家庄举办。大会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等主办,河北科技大学、北京食品学会承办。与会专家表示,追求技术精深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产业发展,当下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领域已经涌现出不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颠覆性技术,但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新技术的应用面积、打破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梗阻,还需产学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新技术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近日在河北石家庄举办。大会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等主办,河北科技大学、北京食品学会承办。与会专家表示,追求技术精深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产业发展,当下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领域已经涌现出不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颠覆性技术,但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新技术的应用面积、打破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梗阻,还需产学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颠覆性技术,融合驱动行业变革

      食品感知科学与技术、食品智能制造、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食品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食品、食品碳捕获与封存、食品安全区块链技术、食品微流控芯片技术、食品仿生学、食品精准营养、食品3D打印技术和纳米技术……在食品领域,颠覆性技术正蓬勃发展,驱动行业变革。

      “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颠覆性技术受到关注与应用,但食品行业也应‘居安思危’。”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征宇直言,近三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一直在徘徊,说明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去消费新鲜的食品,而排斥或者说对加工的食品有所担忧。他指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是未来食品科技的核心竞争,全球食品科技创新已从单一环节的创新转变为全产业链的链条式交叉融合创新。聚焦世界前沿科技的创新发展,颠覆性技术的不断融合将为食品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如定义食品行业的新趋势、助力食品新资源挖掘、强化食品资源加工利用、促进拟人化食品多维度感知、推进精准化食品营养健康定制、改变食品行业结构布局等。

      “我国食品工业已进入以‘营养与健康’为导向的转型发展期,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完成健康转型升级。”南昌大学教授涂宗财以我国传统发酵鱼制品产业发展为例,介绍了科技创新在其中的推动作用。他介绍,针对目前我国传统发酵鱼制品产业面临品质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其所在的团队,以鱼胶原蛋白类副产物为原料,开展了新型高品质鱼蛋白胶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发;基于小分子配体与ACE的特异性亲和,构建了超滤结合液相色谱—质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的ACE抑制肽的高通量筛选技术,提高了筛选效率和准确性,适合以酶为靶点的活性肽的高通量筛选;基于高品质鱼蛋白胶,研发了系列鱼蛋白胶、鱼胶原短肽、胶原乳鱼蛋白胶等产品,实现胶原蛋白补充的方便化、休闲化、零食化和愉悦化。

      “食品科技工作者需要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赵谋明在《核桃改善记忆肽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应用》报告中提出,现在有许多人记忆功能下降,能否开发一些产品,预防记忆力衰退和老年性痴呆?其团队发现,核桃是改善记忆力的最好原料之一,核桃肽在不同的记忆损伤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改善记忆功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挖掘了多条核桃改善记忆肽,如LR和LPI能够被吸收进入体内并穿透血脑屏障,从而发挥改善记忆的功效。此外,以精氨酸肽为导向,可定向制备具有改善记忆功效的肽,并通过斑马鱼模型对改善记忆肽进行高通量筛选。“当然,更多的改善记忆肽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那么,创新技术的应用到底能给产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以我和团队为例,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或技术成果转让的方式,我们将研究成果在上百家龙头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为企业增加产值120多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介绍,过去,我国海洋水产品加工以传统加工方式为主,蛋白质、糖类及脂质资源的利用率低,高值化产品少,制约了我国海洋食品及海洋保健食品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已攻克了多项技术,推动海洋水产品从传统加工升级到生物加工、营养功能加工、高品质控制加工等分子加工水平。

      “随着食品学科发展趋向成熟,食品行业愈加规范,面向国家食品领域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强化食品基础学科颠覆性技术的开创性研究,以颠覆性创新驱动行业跨越式变革,占据世界食品科技发展制高点。”金征宇表示。

    保障食品安全,贯穿科技发展全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产品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其质量和安全更是备受关注。

      “农药残留相关的检验性指标一直是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参考依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从事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30多年,他介绍,从1985年至今,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经历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碳同位素质谱、低分辨质谱、高分辨质谱五个研究发展阶段。其所在团队创新了检测技术,把物质标准转化成数字标准,创建四种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农药电子身份证数据库;创新了检测模式,将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结合,两种技术联用同时检测超1000种农药。“21世纪,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该实现信息化。这具有强大的未知发现能力,是任何传统技术无与伦比的。”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近年来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提升的大环境下备受瞩目。这一技术可以追踪食物的整个生产过程,从农田到餐桌,实现了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金征宇指出,农户、认证机构、加工销售、物流仓储等角色加入区块链后,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数据一致性、可追溯等特点,构建政府监管、企业主体、第三方机构联盟,可以实现信息全流程共享。“区块链系统能够对数据的产生、交易、流转、计算、分析、应用等过程留有不可篡改的记录,可把食物生产到售卖的‘绿色履历’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轻松实现溯源。”

      此外,粮油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江连洲表示,在粮油产业发展中,如何建立危害因子检测体系至关重要。第一,要根据粮油食品中主要危害因子,研究结构特征与危害因子识别机理和传感界面对危害因子检测理论。第二,面对粮油伪劣产品,如地沟油、塑料米、发芽麦、过期油、霉变豆等,需要健全粮油食品质量标准,健全粮油食品防伪与监管流程设计,建设粮油产品溯源信息系统。

    产学研携手,推动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食品产业在原料、加工和产品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需突破的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如何解决问题加快实现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我国由食品大国走向食品强国的重要任务。

      北京食品学会理事长罗云波认为,大食物观对今后我国食物供给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在当前的农产品国内外供求关系和国际贸易格局下,大食物观开辟了农业领域新赛道。应当以科技为依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做好政策扶持和技术储备,因地制宜,迎头赶上。

      “进入水产加工领域不久,我发现存在行业技术、管理的落后问题,影响着产业发展,需要打通行业技术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梗阻。”薛长湖建议,国内水产研究机构要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强化源头创新,研发配套关键技术,解决水产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助力水产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粮食、蔬菜、果品、畜牧等产量产能名列全国前列,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845家,其中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9家,10亿元以上的95家。“然而,河北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王增利表示,“腰身”企业数量不多、精深加工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河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王增利表示,希望专家学者就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提质减损、资源综合利用、加工装备自主创新等问题多为河北建言献策,为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原动力。河北省将充分发挥政策效能作用,引导企业着力在基础技术攻关、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完善等方面,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河北科技大学校长李铁军介绍了河北科技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他指出,河北作为农业大省,既是粮食主产省份,也是首都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学校学科专业涵盖九大门类,能够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智力支撑。他表示,河北科技大学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食品学科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科大智慧和力量。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明表示,学会将继续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搭建交流学术、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平台,同心协力,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相关阅读
    蜂花粉:天然营养宝库与健康保健的理想选择

    蜂花粉是蜜蜂从花朵收集的花粉,经蜜蜂混合自身分泌物和少量蜜蜂酶加工而成的颗粒状天然产物。蜂花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活性酶,是天然营养补充品的重要来源。

    2025-09-02
    蜂王浆:营养丰富与健康功效兼备的天然珍品

    蜂王浆是工蜂为哺育蜂王幼虫和成蜂而分泌的乳白色黏稠物质,是蜜蜂王国中最珍贵的天然产物。蜂王浆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糖类、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并含有特有的10-羟基-2-癸烯酸(10-HDA)。

    2025-09-02
    五味子提取物:多重功效与健康应用的天然植物精华

    五味子提取物是以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原料,经水提取、醇提取等工艺制得的浓缩活性物质。五味子提取物富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有机酸、多糖和挥发油等成分,因具有显著的护肝、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等功效而被广泛关注。

    2025-09-02
    刺五加提取物:提升免疫与促进健康的天然活性成分

    刺五加提取物是以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茎为原料,经水提取、醇提取等工艺加工浓缩而成的活性物质。刺五加提取物富含刺五加苷、多糖、黄酮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调节神经系统等多方面作用。

    2025-09-02
    柠檬酸:多领域应用与功能特性的全面解析

    柠檬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化学名称为2-羟基-1,2,3-丙三羧酸,广泛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中,尤其是柠檬、橙子中含量较高。工业生产中,柠檬酸通常通过糖类物质经黑曲霉发酵获得,具有高纯度、低成本和可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2025-09-02
    西洋参提取物:滋补强身与多领域应用的天然精华

    西洋参提取物是以西洋参为原料,通过水提取、醇提取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方法获得的浓缩活性成分。西洋参提取物保留了皂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种有效物质,具有滋阴补气、提神益智、增强免疫等功效。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