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达能与江南大学共建营养健康创新中心
12月16日,达能与江南大学营养健康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江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成功举行。达能中国创新加速器副总裁金浩芳、达能开放科研中心负责人Gregg Ward、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龙、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周鹏教授等嘉宾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依托双方优势资源,达能将与江南大学联合成立营养健康创新中心。双方将秉承“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的理念,围绕生命全周期展开营养科学与食品科学的前沿研究,推动以中国为起点、惠及全球的创新步伐,全力支持“健康中国2030”的实施。
开放科研强强联手 全面打通“产学研”链条
在签约现场,达能开放科研中心负责人Gregg Ward表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达能始终致力于提升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为此,在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构建达能开放科研生态圈,不断与中国科研院校、专家等开展合作,共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创新产品。此次与江南大学合作,正是达能开放科研战略的最新实践。”
据悉,江南大学作为达能的重要合作伙伴,其食品学科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现拥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在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此次,达能与江南大学联合成立营养健康创新中心,不仅是达能开放科研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江南大学为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产业的对接,共享研发经验的最新进展。“达能是健康食品领域的知名领先企业,我们很高兴能够与达能长期合作。” 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龙表示,“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我们将共同开展高水平学术合作,一方面,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及时向企业转移转化;另一方面,开展重点项目合作研究,助力营养健康领域人才培养与交流,共同促进健康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未来十五年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背景下,达能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营养健康创新中心,也是希望将达能全球智慧和资源引入中国,用专业支持和资金投入,加速达能在中国食品营养健康方面的研究创新和产品开发,更好、更快地基于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制定营养解决方案。
江南大学周鹏教授团队主要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膳食用食品以及功能食品等领域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创制。在此次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基础上,达能中国创新加速器副总裁金浩芳表示:“我们双方优势互补,将共同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就重点人群和特殊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定制更优质、完善的产品。”
未来,达能及江南大学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密切沟通、深化合作、各展所能,共同为广大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更科学、营养、健康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