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酸笋“臭味”是精髓 发酵技术、设备增进风味和品质
螺蛳粉因其料足,味道正,且有着酸臭的独特风味等特点近些年俘获一大批消费者的味蕾。其实,螺蛳粉的风味主要来源于酸笋的“臭味”,保证酸笋的风味口感和品质对于螺蛳粉是否酸臭、好吃、味道正具有重要意义。
螺蛳粉作为享誉全国的知名特色小吃,近几年在消费市场需求带动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可以说是螺蛳粉的爆发年,螺蛳粉成为了网红的爆发点。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螺蛳粉销量翻倍增长,产业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毫无疑问,螺蛳粉销量翻倍的增长也给酸笋等上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众人周知,螺蛳粉的风味来源于酸笋,可以说这是螺蛳粉的精髓。据了解,酸笋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主要经过选笋、去皮、清洗、蒸煮、脱水、发酵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发酵工序对于螺蛳粉的风味产生十分关键。酸笋在发酵过程中要准确把控温度、时间,并且产生的乳酸含量要达到大约0.4%,糖含量0.1%左右时,才能达到较好的酸笋风味。
然而,酸笋大多采用传统的加工方式,依靠空气中的微生物自然发酵,发酵温度和时间全凭经验,以及卫生条件、成品风味和品质难以保证。另外,传统发酵方式很容易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稍不注意就会引起酸笋腐败变质,既影响产品风味和质量,又造成大量酸笋的浪费,显然不适合当下酸笋的大规模处理和标准化、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历经了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发酵技术、设备不断优化升级,并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又结合了现代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的新技术,推动生物技术现代化。乳酸发酵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对增进酸笋风味有一定帮助,能够弥补自然发酵的诸多不足,促进发酵顺利进行,同时还能防止杂菌的污染。
不仅如此,发酵设备的创新研制更为酸笋发酵提供先进工具。现如今,市面上研制的发酵罐大都采用无菌发酵系统,可以很好地避免和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酸笋。另外,该设备带有智能温控系统,能够准确把控发酵温度和时间,同时还带有CIP清洗喷头,设备清洗方便,使酸笋发酵处在一个无菌、无污染、干净卫生的环境中,提升产品发酵风味和品质。
当然,技术、设备保证酸笋发酵风味和品质的同时,还需要人工的配合,特别是“闻臭师”,要根据气味和酸味来判断酸笋的成熟程度和“臭味”等级。目前,有专业的酸笋闻臭师,据说一家生产螺蛳粉的加工厂老板给专业的螺蛳粉闻臭师开出年薪50万诱人的条件。虽说专业人士能够把控酸笋成熟度,但从长远来看,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机器辨别更是未来趋势。
螺蛳粉直击灵魂的酸臭风味的关键来自于酸笋,酸笋的酸臭风味和品质直接决定了一碗螺蛳粉是否好吃,正宗地道。现代化乳酸发酵技术、发酵设备的使用,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为在增进酸臭风味,保证酸笋发酵品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近日,一则喜讯从甘肃传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检疫合格,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27吨冻分割鸡肉顺利发往阿塞拜疆,实现了甘肃省冻分割鸡肉对阿塞拜疆市场的首次出口,这也是甘肃畜禽肉类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品机械设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论甚嚣尘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菜品定义的口水战,实则反映出食品行业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内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