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葡萄酒产业遇“寒冬” 智能化转型“求生”
日前,某网站发布了葡萄酒产业前三季度状况。数据显示2019前三季度葡萄酒产量30万千升,下降10.31%,销售利润5.4亿元,下降35.38%。近几年,葡萄酒行业销售业绩连续呈下滑状态,市场进入“寒冬期”。那么,葡萄酒相关企业该如何转型“求生”呢?
葡萄酒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乃至清代都有葡萄酒生产的记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的提升,葡萄酒产业也开始发展壮大。但由于品种结构、市场环境、酿造工艺等问题,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尤其是在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冲击下,国产葡萄酒市场正在被进一步压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中国葡萄酒产量为1001000千升,相比2016年葡萄酒产量减少了136000千升,同比下降11.96%;2018年1-9月中国葡萄酒产量为446000千升,同比下降5.1%。
葡萄酒产业要想“重振雄风”,还需补上发展“短板”,例如优化品种结构、引入高端人才、引导消费者认知、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等等。其中,提高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对葡萄酒行业来说非常关键。
如今,各个产业都在加足马力进入智能化时代,实现智能化能帮助葡萄酒产业提高生产链的标准化、规模化运作。将智能化酿酒设备与传统葡萄酒生产工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我国葡萄酒的酿制水平,提升葡萄酒的产品质量。
就目前来说,国内不少大型企业都已经开始引入智能型的分选机、除梗破碎机、除菌过滤器、酒石处理器、灌装设备等。国内某葡萄酒生产企业就引入了一条智能选果线,它运用电子通道分选机和分光仪对葡萄的糖度和内部发霉情况进行内部检测,同时利用红外线分选果品的色度、形状及外部瑕疵,层层分选出的葡萄能保证表皮完整度统一、个头均匀、外观和口感都达到较高的品质。
据悉国外某葡萄酒庄设计了一套智能发酵系统,它包括了36个酿酒罐以及一个大数据平台。该系统能自动对酒庄的36个酿酒罐进行分析以及微管理,每秒钟能从酿酒罐中的温度及密度传感器采集十次数据,并使用一种经过广泛测试的算法来调整设置设备的温度、时间等参数,从而维持发酵过程的平衡。
虽然近两年我国葡萄酒行业不景气,但我国经济正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这将为葡萄酒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城镇人均消费葡萄酒0.7升。与世界人均6升多的消费量差距很大,市场可挖掘潜力非常大。
但无论如何,品质依然是消费者关心的核心问题,。对此,葡萄酒生产企业还需通过推动智能制造,持续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以此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