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紫薯提取物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伴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天然医药保健产品在全球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植物提取物以其"天然"的属性而备受关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全球植物提取物的市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复合增速约为10.6%。随着植物提取物体量的不断增大,其增长率略有下降,但增量始终处于增长势头,被认为是21世纪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根据产品的属性及用途,通过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提取或浓缩而成的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产品,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的结构或性质。植物提取物概念兴起于欧美地区,在美国多用于膳食补充剂;欧洲地区多用于保健品及化工原料,而在亚洲地区主要作为药用的手段。植物提取物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其"朝阳"性主要体现在发展前景上,而不在新,因为我国的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中草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上的熬制便是植物提取物的雏形,只不过现在提取物的范围更广。
紫薯是旋花科甘薯属草本植物,又称紫甘薯、黑薯等。我国的紫薯是引进品种,据报道最初由日本引进,此后还有美国、德国等品种,目前主流的紫薯品种都是根据我国特点而培育的品种,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紫薯是时下非常火热的健康食品,其含有丰富的花色苷、黄酮等多酚类物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肝护肝、抗衰老、抗突变、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紫薯提取物的功能
如今,有关紫薯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多集中在对其提取物的研究上,紫薯提取物的功能有:
1、抗氧化,紫薯含有的抗氧化物质非常丰富,尤其是花青素的含量是普通甘薯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其在清除自由基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其抗氧化能力与紫薯提取物的浓度呈正比。
2、保肝护肝,紫薯提取物能够抑制谷氨酸-草醋酸转氨酶和谷氨酸-焦葡萄糖酸转氨酶的活性,且对氧化脂蛋白及肝 脏硫化巴 比 妥酸反应物也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强肝 脏的功能,抑制肝 脏炎症的发生。
3、降血糖,研究指出,紫薯提取物中的花色苷对血糖和血脂异常有调节作用,其中含有的二酰基花色苷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在动物试验中,其血糖浓度降低16%。
4、抗菌作用,紫薯提取物能够与细胞中的蛋白或酶结合,从而对细菌呈现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紫薯提取物的优势
据报道,紫薯中含有的花青素约为0.51mg/g鲜品,而蓝莓中的含量约为1.29mg/g鲜品,其含量虽然远远不及蓝莓,但其价格低廉,其相同数量提取产品的成本仅为蓝莓的六分之一,并且紫薯提取物的来源丰富,可以直接利用紫薯,也可以充分利用紫薯淀粉加工副产物,其价值转换率较高,应用成本更低。
紫薯提取物的应用
各个国家对于提取物的规定不同,不同来源的提取物应用场景不同,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原料、香精香料、药物原料等都有涉及。对于紫薯提取物而言,除了上面的常见方向,紫薯提取物作为功能因子在普通食品中应用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不仅增加了产品功能属性,而且对于产品稳定性也有帮助。
紫薯提取物尽管在功能上表现较为突出,但具体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植物提取物市场的繁盛将会带动紫薯提取物的发展,其有望成为植物提取物市场的新热点。
石榴提取物是从石榴果实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主要含有多酚类、鞣酸、黄酮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石榴提取物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医药及化妆品领域,是现代天然植物提取物中的重要原料。
小茴香提取物是从小茴香种子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小茴香提取物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医药及香料工业,是天然植物资源的重要衍生产品。
海带提取物是从海带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主要含有多糖、碘、矿物质、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海带提取物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医药及化妆品领域,成为天然海藻资源的重要衍生产品。
刺五加提取物是从刺五加根、茎或叶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主要含有甾醇、倍半萜皂苷、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刺五加提取物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功能饮料、医药及化妆品领域,成为天然植物精华的重要代表。
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Mg(OH)₂,呈白色粉末或颗粒状。氢氧化镁具有良好的耐火性、碱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环保、医药及塑料工业。凭借其多功能特性,氢氧化镁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硫酸镁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化合物,化学式为MgSO₄,呈白色晶体或粉末状。硫酸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化学稳定性和吸湿性,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医药及建筑等行业。凭借其多功能性和高效性,硫酸镁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