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编辑推荐 > 细说那些被我们吐掉的葡萄皮

    2019-10-17 来源:食品加工在线 作者:刘刘球
    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是功能原料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不仅可以减少纯化对产品的损耗及污染,而且可以发挥多种组分的整体健康效应。葡萄皮中的活性物质大多是极性成分,通过乙醇提取即可达到理想状态,其提取效率高、安全性突出,是葡萄皮综合利用的“蓝海”。

      葡萄是世界上古老的果树品种之一,我国很早就已经有关于葡萄的记载,《诗经·王风·葛藟》记载:"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诗经·豳风·七月》:"六月食鬰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中的"葛藟"就是指的野葡萄,但其起源现在已经无从考究,现代驯化的葡萄被认为是起源于欧洲、西亚一代,我国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葡萄,从此葡萄逐渐发展为家喻户晓的大众化水果。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葡萄的品种也很丰富,目前世界上的葡萄品种已经达到几千个,虽然具有栽培、生产、消费优势的品种仅有几十个,但足以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葡萄的消费主要有酿酒和鲜食两个途径,其中世界范围内的葡萄产量有80%用于生产葡萄酒,其次用于鲜食和果干、果酱、果汁等深加工产品,而我国的葡萄产量中用于鲜食的则达到80%左右。

      造成我国葡萄消费结构与国际上差别较大的原因,除了国内外消费环境的差异外,葡萄的品种也是关键因素。就鲜食和酿酒两个大宗品类来说,二者选用的品种属性差异较大,鲜食葡萄大多皮薄肉多,甜度较高,酸度低,而酿酒葡萄则皮厚肉少,酸度较高,尤其是葡萄皮的存在与葡萄酒的风味产生息息相关。

      当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虽是一句调侃语,但从科学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依据。葡萄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黄酮、白藜芦醇及花色苷等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癌等多种功能,红葡萄酒的功能性也主要源于此。

      葡萄皮因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及没食子酸、齐墩果酸等有机酸,其口感极具酸涩感,鲜食的适口性极差。而葡萄酒酿造中通常红葡萄酒会带皮发酵,白葡萄酒虽然也可以带皮发酵,但因为葡萄酒口味定位不同,去皮仍是主流趋势,并且葡萄酒带皮发酵的过程都很短,其中的活性物质释出有限。虽然葡萄皮的功能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其资源浪费情况依然很严峻。

      目前,葡萄皮的开发主要有三个途径:

      1、着色剂

      葡萄皮含有丰富的花色苷,也是红葡萄酒的主要颜色来源,是一种优质的天然食用色素,我国食品着色剂中的葡萄皮红就是通过葡萄皮提取而来,适宜在果酱、饮料等酸性环境中使用。

      2、单宁

      单宁是葡萄皮中最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与抑菌作用。研究指出单宁可有效降低血胆固醇,防治血管硬化及抗辐射的作用。目前工业化生产单宁的技术较为成熟,葡萄皮也是单宁提取的重要来源。

      3、白藜芦醇

      1997年,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葡萄的天然产物白藜芦醇的抗癌活性》的论文,引起科学界的轰动。1998年美国艾尔·敏德尔编撰的《抗衰老圣典》,将白藜芦醇列为"100种最热门有效抗衰老物质"之一。在之后的20年间,对白藜芦醇的研究热度不减,虽然其间不乏有相左的意见,但其依然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功能成分之一。

      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是功能原料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不仅可以减少纯化对产品的损耗及污染,而且可以发挥多种组分的整体健康效应。葡萄皮中的活性物质大多是极性成分,通过乙醇提取即可达到理想状态,其提取效率高、安全性突出,是葡萄皮综合利用的“蓝海”。

      最后再说一下吃不吃葡萄皮的问题,葡萄皮中虽然含有较多的功能成分,但直接食用的健康益处则要大打折扣。日常葡萄的食用量毕竟有限,更别说葡萄皮了,而且其中的活性成分并不易释出,人体的吸收率也较低,指望食用葡萄皮达到“效果”是不可取的。同时,葡萄皮带给口腔的涩感持续性较长,大部分人群并不喜欢。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吃葡萄皮有什么坏处,总之,葡萄皮想吃就吃,不吃也没有什么损失。

    相关阅读
    从材料到技术:食品纸质包装的创新与实践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2025-10-30
    功能性甜味剂木糖醇:食品加工中的甜蜜新宠!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5-10-30
    山茶:营养赋能下的保健与食品加工新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25-10-30
    酸面包:古老的发酵艺术与现代健康之选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2025-10-30
    猴头菇菌丝体:为健康赋能的食药用菌成分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2025-10-30
    “膜”法保鲜:天然精油可食膜助力食品长效新鲜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