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乳企扬帆“出海”造奶反哺国内市场

    2019-09-23 来源:南方都市报
    曾遭遇重创的本土乳企正逐渐雄起,并纷纷出海,实现自身国际化战略。近日,蒙牛宣布收购网红奶粉品牌贝拉米一事在业内备受争议,但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中国乳企“出海”始于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股权,随后,本土乳企便纷纷扬帆远征,在2015年到2017年更是达到巅峰。

           70年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已深入到大消费的方方面面。那么,这种升级是以怎样的方式在发生?国人对健康生活需求又以怎样的模式在不断被满足?行业主管部门为促进行业更好服务民众、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又在怎样不断探索?

           曾遭遇重创的本土乳企正逐渐雄起,并纷纷出海,实现自身国际化战略。近日,蒙牛宣布收购网红奶粉品牌贝拉米一事在业内备受争议,但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中国乳企“出海”始于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股权,随后,本土乳企便纷纷扬帆远征,在2015年到2017年更是达到。出海军团中,不仅有本土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光明,还有一些区域性乳企。近十年来,本土乳企实施了近20起海外并购,海外建厂更是数不胜数。

           南都记者留意到,虽然本土乳企频繁在海外并购、建厂,但其海外工厂生产的产品更多的是以“回流”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市场。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本土乳企也在国际市场上有所建树,“中国乳企下一步应该开拓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市场”。

           本土乳企热衷并购大洋洲企业

           在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的17个本土乳企并购案中,涉及的本土乳企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飞鹤、澳优、健合(曾用名“合生元”)、贝因美、三元、新希望等。其中,出手最频繁的当属澳优乳业,共有5起并购,涉及投资金额逾5亿元人民币,而光明集团最豪爽,2015年4月,斥巨资135亿元人民币完成对以色列食品企业特鲁瓦(Tnuva)的77.7%股权收购,光明乳业受托管理。

           此外,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并购企业中,澳洲、新西兰等大洋洲企业占比,高达55.6%,多达10个。

           本土乳企为何热衷并购大洋洲企业?采访中,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指出,很多投资者是看中大洋洲的饲养模式下奶源质量好的优势,此外,在澳洲产品制作成本相对低一点。同时,澳大利亚佛林德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办事处的朱恒璟也认为,澳洲的牧场与工厂水平,牧场全部采用散养,全自动化工厂,地广人稀,乳制品价格便宜,这些都是澳洲乳制品行业的优势所在。但他指出,就澳洲乳制品企业来说,乳制品行业收购已经过了最火的阶段,现在趋于平稳。

           “大洋洲国家奶源便宜,且是资源输出型国家,对海外资本并购持支持态度。”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如是说,“此外,中国跟澳洲签订自贸协定之后,贸易更加便利,投资门槛及风险相对较小”。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本土乳企走出国门实施并购,都有着共同的原因。宋亮指出,本土乳企海外并购目的有三个,是为获得廉价乳品资源,第二是通过并购获取海外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研发等硬实力。另外,他指出:“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海外并购奠定海外资源的基础,从而在进口贸易中,中国乳企获得话语权和定价权”。

           营养保健品企业成并购热门对象

           南都记者发现,近十年来,本土乳企实施的近20起海外并购中,并购对象以营养品企业居多。本土乳企营养品并购由健合集团(曾用名“合生元”)开了先河,2015年,该公司以76.76亿港元收购澳洲营养品牌Swisse 83%股权,随后在2016年,通过换股收购Swisse剩下的17%股份。随后,新希望、澳优乳业、三元股份、贝因美、飞鹤乳业先后收购了营养品企业。

           对于这一现象,宋亮指出,奶粉企业要由单一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向更广泛的营养保健企业转型,“现在整个婴幼儿奶粉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且人口出生率下降,行业竞争激烈,而多元的营养保健品行业将来是一片‘大蓝海’”。“所以很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达到转型的目的。”

           事实上,一些数据或许也能说明为何本土乳企纷纷青睐营养保健品企业。翻阅2016年至2018年澳优年报显示,其营养品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1100万元、7530万元、1.36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0.4%、1.9%、2.5%。同时,澳优乳业营养品业务同期毛利率分别为50.9%、59.6%、57.8%,远高于澳优乳业奶粉产品毛利率水平。此外,试水收购海外营养品业务的健合集团,今年上半年,虽然遭遇新电商法、保健品“百日行动”实施,导致中小代购退场,Swisse业绩“急刹车”,但健合集团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同比仍录得增长2.1%,营收达18.33亿元。此前,Swisse曾一度是拉动健合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健合集团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显示,该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7.96亿元,同比增长22.5%。健合集团将该板块业务的增长归功于Swisse在中国市场的增长。

           产品多回流国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土乳企频繁在海外并购、建厂,但其海外工厂生产的产品更多的是以“回流”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市场。其中,澳优2019年半年报显示,澳优中国业务收入在增长的同时,国际上包括欧盟、中东、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业务在萎缩。此外,旗下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2018年年报显示,约占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总进口量的62.5%,实现中国境内销售额约人民币17.73亿元,同比增长约64.4%。此外,2016年12月,飞鹤宣布在加拿大金斯顿建立新的奶粉生产工厂,且将在2019年下半年完工并投入生产,该奶粉厂每年将生产6万吨婴儿奶粉,预计该厂有20%的产品会投向北美市场,其他绝大部分则面向亚洲市场。健合集团半年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市场Swisse销量占比50%左右。

           对此,宋亮指出,中国乳企下一步应该开拓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市场。南都记者留意到,去年底,两大本土乳业巨头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先后加大东南亚市场投资,去年11月,伊利收购泰国冰淇淋企业96.46%的股权。同期,蒙牛位于印尼工厂宣布正式开业。宋亮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此前国内乳企海外发展大多在原料领域,而此次伊利、蒙牛更多的是为了融入当地市场,未来两家企业都应该有进一步开发东南亚市场的计划。

           

    相关阅读
    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与提升免疫力的天然微生物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2025-09-16
    亚叶酸钙:关键营养素助力健康与功能性食品发展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2025-09-16
    红车轴提取物:天然植物精华助力健康保健与功能食品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2025-09-16
    金针菇粉:营养全面健康食品助力现代养生与食疗发展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2025-09-16
    山竹粉:营养丰富天然果粉助力健康养生新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2025-09-16
    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保障新鲜营养推动果蔬产业高效发展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