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营养保健品 > 1块面包有17种食品添加剂!提升食品安全素养不必谈“添”色变
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里都有食品添加剂,而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屡次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容易让大众“谈添加剂色变”。7月30日,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全新食代”科普队的成员们来到了闵行古美文化中心、古美社区学校、东兰邻里中心等社区暑托班,对青少年学生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志愿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食品级添加剂,减少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的盲目恐慌心理。
一块全麦面包的配料表里就含有17种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钙、维生素C、胡萝卜素、乳酸钙、木聚糖酶、麦芽精、淀粉酶等,一根雪糕里同样含有高达14种的食品添加剂。但这些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面对充满求知欲的孩子们,上海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讲师表示:“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些平常用于食品加工的合法添加剂,对人体并没有危害,而大众熟悉的三聚氰胺、苏丹红并不能称为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两者之间有巨大区别,却经常被混为一谈。
除了食品添加剂,饮料添加剂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例如抗氧化剂,能够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如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可以防止变色、保留茶香。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能够赋予食品色泽和改善色泽。
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信念和行为(KAP)的获得和形成,将影响其一生的食品安全习惯,提升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有助于理性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在今天的科普课堂中,孩子们现场进行了“彩虹糖实验”,直观了解什么是食品着色剂。此外,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位六年级的小朋友表示,今天才知道原来三聚氰胺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是非法添加物,填补了他的知识盲区。还有许多孩子表示,以后买食物一定要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关注食品添加剂、食品保质期等细节,让自己能吃得更健康。
据了解,本次科普活动的志愿者学生均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食品专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知识服务实践,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校方也将针对国内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尚有欠缺的现状,将结合师范大学的教育特色与食品科学的专业特色,进一步开发青少年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课程。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