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这种肥料 一次喷施稻田亩产增百斤
一次喷施释放的营养元素,能令稻田亩均增产近百斤?由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熊义勤团队研制的水稻穗期强化靶向专用有机叶面肥“真打粮”,在国内多个水稻主产区实现了这一目标。
近日,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发文,将在杭州建德市、嘉兴嘉善县等十个城市对“真打粮”开展试验推广。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完善,这项技术成果已被应用于湘南红壤、推广至东北黑土。
创新配方专注水稻肥效
“叶面肥顾名思义,就是将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吸收发挥其功能,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是一种常见的施肥方式。”熊义勤向记者解释道,自己与叶面肥结缘,源于一次水稻种植的经历。
1996年,熊义勤任职于当时的浙江农业大学,被委派管理学校位于湖州市长兴县的农业基地,最终因种植成本过高、土壤恶化等因素导致收成不甚理想,这令农学专业出身的熊义勤烦恼不已。
由于氮碳等元素的超施,土壤恶化问题在当时已经显现出来,试图兼顾成本控制和绿色种植的熊义勤有了研发一款新型生物叶面肥的想法。
“抽穗灌浆期是水稻生长关键期,团队根据水稻这一时期的氮碳代谢特点,研发了由植物提取物小分子有机酸、氨基酸等为原料的新配方。”熊义勤说,“这项技术还很‘专一’,区别于广谱性的作物叶面肥,可以针对水稻成长的特点研制配方,为水稻种植专向定制。”
一次喷施令增产一步到位
“油足灯才亮,肥足禾才壮”。类似诸多的农业谚语均主张“肥料要喂足”,而在熊义勤看来,“足”并不意味着多多益善。
“水稻种植的利润本来就有限,使用肥料提升产值的同时,若不降低使用成本,研发意义将大打折扣。”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陈银标说,市场上的水稻叶面肥,至少需要两次喷施才起效,为确保高效控量施肥,熊义勤团队经过不断试验,令“喷施一次达到预期效果”的想法得以实现。
据了解,水稻抽穗灌浆期,除了要保证营养输送,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避免水稻侵染稻曲病、纹枯病等。研发团队依靠一次喷施,还增强了水稻的抵抗力,病虫害率显著降低。
“区别于其他叶面肥靠增加稻穗实现增产,这项技术更注重稻穗自身的‘素质’。”熊义勤介绍道,令水稻叶色深绿、茎秆健壮,也是这项成果喷施后的效果,同时着力于促进碳代谢,加快水稻碳水化合物运转,从而降低瘪谷率,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水稻产量的增加与否,最终靠出米率衡量才够实在。结合多地实测的数据,‘真打粮’可令稻谷出米率增加5%左右。”熊义勤给记者算了笔账,中等肥力的稻田产米约600斤,使用“真打粮”,在增产的基础上又提升出米率,按约3元每斤的收购价,每亩即可增收300元左右。“亩均成本我们则极力控制在30元内。”熊义勤说。
玉米低聚肽粉是一种通过酶解玉米蛋白质制得的低分子肽产品,因其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保健品及医药领域。玉米低聚肽粉不仅易于吸收利用,还具备多种生物活性,成为现代健康产业的热门原料。
激光喷码机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在产品表面进行标记的高科技设备。激光喷码机以其非接触、高速度、高精度和持久耐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电子、包装等多个行业,满足生产线对产品编码和追溯的需求。
豌豆组织蛋白是一种从豌豆中提取的高品质植物蛋白,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优良的功能特性,成为食品工业特别是植物基食品的重要原料。豌豆组织蛋白以其良好的口感、营养价值及环境友好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企业的青睐。
低聚果糖是一类由短链果糖分子组成的天然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属于益生元的一种。低聚果糖能够选择性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提升人体免疫力和消化功能,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重要成分。
木瓜蛋白酶是一种从木瓜果实中提取的天然蛋白酶,具有强大的蛋白质分解能力。木瓜蛋白酶因其天然、安全和高效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化妆品及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
水平式给袋包装机是一种自动化包装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的颗粒、粉末及片剂产品包装。水平式给袋包装机通过自动制袋、充填、封口等工序,实现包装过程的高效和稳定,满足现代生产线的多样化需求。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