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营养保健品 > 舌尖上的小暑:喝羊汤滋补身体 荷叶粥消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7日电 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一句民谚,形象地说尽了小暑节气气温之高。令人谈热色变的“三伏天”,也会在小暑期间到来。
小暑意味着夏季高温天气即将开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同时表示对新一轮农作物收获的感恩,民间逐渐形成“食新”、“喝羊汤”等习俗,喝荷叶粥、绿豆粥消暑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暑即“小热” 为三伏天预演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大致在每年7月上旬。它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此时的天气,还不像大暑前后那样炎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便表示“小热”,算是“三伏天”的“预演”。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所以民间也认为,小暑的标志即是“出梅”和入伏。
小暑前后,也是农业生产颇为繁忙的阶段。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田间管理任务繁重。
古时有“食新”习俗 喝羊汤“补阳气”
伴随新粮食的收获,古代民间一系列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民俗学专家高巍说:“古时‘小暑’节气有食新习俗,人们会将鲜的面粉蒸成馒头等吃食,献给祖先。”
“这也体现了先民们的感恩传统,认为丰收除了有自己的辛苦劳作,也是靠着大自然的风调雨顺和祖先的庇佑才得以实现。”高巍解释。
另外,在饮食上还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高巍说,这在南方比较流行,北方则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滋补身体,认为“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小暑期间入伏之时,距离麦收时间不远。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如何应对闷热天气?
“小暑大暑,有米懒煮”,小暑的高温很容易让人感觉身体不适。在民间,讲究喝粥、吃藕等,以调节脾胃,顺应节令变化。
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吃水果,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否则严重的时候还可能造成腹泻。
“小暑吃藕”是个不错的选择。藕中所含碳水化合物较多,还有钙、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的功效。把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还能安神。
“鸭汤、冬瓜汤性凉,比较适合夏季食用。”民俗学专家王娟说,同理,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叶、土茯苓、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也可以适当食用”。
高巍则表示,出于对高温天气的应对,“小暑到来后,人们会注意多吃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还会有意识地多吃主食,注意补充营养”。
“小暑到来时,可以举行一些类似的民俗仪式,与日常生活形成对比,或许更能令人们了解人、自然的和谐关系。”高巍说。(
乙酸钾是一种常见的钾盐化合物,化学式为KC2H3O2,因其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和工业领域。乙酸钾不仅作为重要的钾元素来源,还具备调节酸碱、促进代谢等多种功能,深受各行业青睐。
乙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钙盐,化学式为Ca(C2H3O2)2。作为钙元素的良好来源,乙酸钙因其高溶解性和良好的生物利用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和工业领域。
丙酸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6H10CaO4,是丙酸的钙盐。丙酸钙因其良好的抗菌防霉性能、较高的安全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成为食品加工、饲料添加以及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丙酸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NaO2,属于有机酸钠盐类。丙酸钠以其优异的抗菌和防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工业、医药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
硫酸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化学式为MgSO₄,常以七水合物形式存在,俗称泻盐或苦盐。硫酸镁因其多种应用价值和丰富的镁元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及日常生活领域,成为现代生产和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矿物资源。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₈H₇NaO₄。作为脱氢乙酸的钠盐,脱氢乙酸钠具有良好的抗菌和防霉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及医药行业。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