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做个合格“吃瓜群众”,你应该知道这些
夏天来了,西瓜无疑是人气的水果,在挑瓜的时候你总能看到有些人貌似专业地拍拍这个听听,再拍拍那个听听,然后笃定一指“我就要这个瓜了”,每当这个时候总会引得旁人“肃然起敬”。
那么靠这种“听声辨瓜”的“神技”真的能挑出好瓜吗?没有这种“神技”的人该如何才能挑选出称心如意的西瓜呢?
“听声辨瓜”理论可行,但操作困难
“在果实发育初期西瓜瓜瓤中的纤维素会相对发达,可以起到支撑果实形态的作用。如果我们咬一口未成熟的西瓜,会有柔韧的口感。到了果实成熟时,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西瓜果实中的纤维素被降解,有些细胞甚至从纤维素编织的网中脱离出来,成了分散的细胞,这也是熟透的西瓜有‘沙’的口感的原因。这种瓜瓤形态的改变,会影响敲击西瓜时持续振动的变化。”果壳阅读图书策划人、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史军说,“轻拍后,那些声音略显清脆(振动频率高)的西瓜大多是还没成熟的生瓜,而声音略显沉闷(振动频率低)的则是已经成熟的西瓜。”
他表示,这就像敲击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和一个装满沙子的玻璃杯,两者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西瓜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实验也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观点。河北农业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振动频率大于189Hz的为生瓜,振动频率在160Hz到189Hz之间的为适熟瓜,振动频率在133Hz到160Hz之间的为熟瓜,振动频率小于133Hz的为过熟瓜。
但是,专家表示,尽管许多人都爱用这一招,但拍瓜听声音这种技巧比较难掌握。“听声辨瓜”的前提,是能够把声音的变化跟瓜瓤的品质对应起来。而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辨析这种对应关系的能力。
选品种、掂重量,教你几招挑瓜秘诀
如果说我等“吃瓜群众”不能“听声辨瓜”,那么能用什么方法才能挑到好瓜呢?
光合作用能力强,蔗糖和果糖转化积累多的品种就甜,这也是西瓜育种的方向。“在北京最常见的西瓜品种就是京欣一号,那些淡绿瓜皮上的深绿色网状条纹、以及近乎球形的身材就是它们的标志;还有有着绿得发黑的瓜皮,以及苗条身材的‘黑美人’。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还有春红玉、金小凤等颇具个性的西瓜品种。”史军说,一个西瓜的好坏从根本上还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上面说的这些品种是经过园艺学家长期培育选择得到的,从它们的种子萌发开始就有更高几率结出含糖量更高、水分更足的西瓜。
“在选定品种之后,就得看西瓜的新鲜度了。不要选瓜蔓(果柄)已经干枯的西瓜,瓜蔓干枯说明西瓜已经被摘下来很久了。虽说西瓜能够长时间保存,但是时间过长的西瓜仍然有变质的危险。”史军说。
有专家表示,瓜蒂颜色偏黄是熟瓜,偏绿是生的;瓜蒂底部的绒毛稀少,往往是成熟的好瓜;瓜皮纹路清晰、花纹长得分散的是熟瓜,如果纹路不是很清楚、偏密,则是生瓜。
还有一种说法是,可以掂一下西瓜的分量。“‘重’意味着这个西瓜的含水量较高,而含水量高就意味着冲淡含糖量。在品种产地相同、大小相近的情况下,那些轻一些的西瓜应该更甜。当然,也不是越轻越好,如果西瓜重量过轻,说明瓜可能已经过熟,这样的西瓜无论从口感还是风味上都会大打折扣。”
亚精胺是一类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毒 性低功效强,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线粒体代谢等功能。机体内亚精胺除外源膳食补充和细胞生物合成外,肠道菌群代谢也是亚精胺重要来源之一。而且亚精胺还可以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维持肠道稳态,在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从蛋白质到膳食纤维,从维生素到矿物质,每一种营养素都在维持人体机能中扮演着独特角色。而在众多功能性成分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简称GlcNAc)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它不仅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更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在营养学领域,有益健康的成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其中,甜菜碱(化学名:三甲基甘氨酸)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正逐渐成为健康科学界的热点。这种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常见于小麦、贝类、菠菜和甜菜等食物中。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有机食品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有机葵花籽油,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用油,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它不仅能满足日常烹饪需求,还能为身体带来诸多益处。本期,我们将深入探讨有机葵花籽油的营养价值、健康功效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广泛应用,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健康油脂”和“黄金液体”。
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CP)技术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以其快速杀菌、无残留、操作简单、不产生明显温升等特点而备受青睐。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食品以及水资源等众多领域。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电子、正负离子、自由基、基态或激发态分子和原子等组成的整体呈电中性的导电性流体,具有能量高,活性成分丰富等优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