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热点资讯 > 听信这些谣言,年后养胃变伤胃

    2019-02-12 来源:科技日报
    网上流传着各种养胃知识,但是如果你听信了那些错误的方法,不仅不能达到养胃的目的,反而会加重胃的负担,造成不良后果。那么,关于养胃的谣言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辟谣

        春节期间,亲人好友相聚,饭局难免会多起来。大块朵颐之时,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肠胃健康,以致于出现肠胃不适。所以春节过后,养胃也就成了首要任务。网上流传着各种养胃知识,但是如果你听信了那些错误的方法,不仅不能达到养胃的目的,反而会加重胃的负担,造成不良后果。那么,关于养胃的谣言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谣言一 少食多餐养胃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少食多餐作为养胃的方式,但是殊不知少食多餐是一个错误的养胃理念。

        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刘赓表示,医生给予一部分人少食多餐的建议,是针对那些胃肠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做过胃肠道手术或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因为他们的胃肠功能下降,已经不能像健康人那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需要少食多餐,降低胃肠排空的负担,否则将出现消化不良,甚至更严重的消化疾病。但他同时指出,如果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的患者,每天少食多餐,反而会增加胃酸分泌量,对于胃黏膜修复、炎症消退都是不利的;再就是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需要定时定量进餐的,这样与药物配合,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因此少食多餐,需要听从医生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建议。

        在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胡运莲看来,人们自幼即养成一日三餐(少数人两餐)的进食习惯,胃的运动起搏细胞、胃酸分泌等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工作规律(即生物钟)。如果随便打乱这个规律,势必会引起胃运动、胃酸分泌等功能不协调而逐渐出现胃部不适;另一方面,如果进餐次数太多而且又不定时定量,胃得不到休息更易出现问题。所以,胃不好的人,也要三餐,最多四餐,而且要定时、定量。

        谣言二 胃不好要长期喝粥

        很多人都认为粥清淡易消化,因此喝粥可以帮胃部减轻一些压力,所以长期喝粥能达到养胃的目的。

        “粥与其他食物相比较软烂,对胃的刺激性较小,因此胃病病情较重者和胃炎急性期患者喝粥有益处,但长期喝粥就另当别论了。”胡运莲说,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而且粥常常所占容积大,易导致胃部膨胀,二者都会使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或弱化,而且胃如果长期适应了这种软烂食物,就可能不易接受或适应其他类型的食物了。此外,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粮谷类食物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等。除了淀粉酶外,唾液中还有粘蛋白,它可使食物润滑,易于吞咽入胃。但唾液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刺激的,如果经常喝粥没有咀嚼动作,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分泌,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也影响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

        刘赓也表示,由于粥水分多,口腔和胃肠等分泌的消化液就会被稀释,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来说,会引起胃肠蠕动更加缓慢,进一步加重胃的负担。

        谣言三 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

        “你胃不好,少吃点肉,肉不好消化,多吃蔬菜。”生活中胃不好的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劝诫,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并不是所有的肉类都不好消化,肉类好不好消化一是与烹调方法有关,煎炸的就不如煮蒸的容易消化;二是与吃的量多少有关,一次吃的多就不容易消化;三是与肉的种类有关,鸡、鸭、鱼肉就比牛、羊肉易消化。”胡运莲说。

        而蔬菜也不是所有的都好消化,比如芹菜、韭菜等根茎粗、纤维素多的就不容易消化。而且这些蔬菜纤维比较粗糙,更易磨损胃黏膜,使胃更加不舒服。此外,只吃素食,一方面营养不均衡,另一方面,素食比荤食在胃内留存的时间短、排空快,易使人感到饥饿,从而导致多次进食,打乱了胃的工作规律,反而容易导致胃病或加重胃病等。所以,胃不好的人,宜进食易消化的、较软的食物,而且要荤素搭配、选择适合的烹调方法,吃七八成饱就好。

        对此,刘赓指出,肉类中含有多种植物性食物不具备的营养素,比如优质蛋白质、人体必需的脂肪酸、铁、锌以及部分B族维生素等。胃黏膜修复和更新都需要足够的优质蛋白,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所以,即使胃不好的人也还是应该做到膳食营养均衡摄入,适当吃一些瘦肉、鱼、蛋、奶等动物性蛋白;消化不好的人可以把肉食切碎、做软,采取清蒸、清炖等方法,少放盐、酱油以及味精等调味品,像肉末炖蛋、清蒸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谣言四 睡前喝牛奶保护胃黏膜

        生活中,胃不好的人,经常会被告知:“可以在睡觉前喝杯牛奶,因为牛奶会在胃里形成保护膜,保护胃黏膜。”

        就此问题,胡运莲表示,如果一日三餐已按规律进食,睡觉前就无需再进食(包括喝牛奶),因为睡觉前喝牛奶打破了胃“一日三餐”的工作节奏。

        “而且对于有泛酸、胃胀不适的胃病患者来说,喝杯热牛奶可立即缓解不适症状,这是因为喝进去的牛奶可稀释胃酸,暂时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保护膜,但这里的缓解症状和形成保护膜都只是暂时的。相反,牛奶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它稀释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有报告说喝牛奶后胃酸分泌量可增加30%。所以,常常睡觉前喝牛奶不仅不保护胃黏膜,还可加重胃病或影响疗效。”胡运莲说。

        相关链接

        如何科学养胃

        ①一日三餐最多四餐,进餐时间固定,不能有很大变动。

        ②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口腔内进行较充足的初级消化,同时减轻胃的负担。

        ③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迷信任何单个食物的作用。

        ④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太辣、太咸、太苦、太酸、太甜、太冷等的食物。

        ⑤远离烟酒,规律作息。

        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⑦选择适合的烹调方法。

        ⑧每餐只吃八成饱,避免进食过量。

    相关阅读
    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及监管机制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行业生产中为改善食品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食用色素、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调味剂、增稠剂等。

    2025-08-13
    运动性疲劳机制及抗疲劳天然产物研究应用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脑力和体力持续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机体产生疲劳的机制目前的解释主要为能量物质水平降低、代谢产物的累积、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Ca2+代谢紊乱等。

    2025-08-13
    减肥界的明星产品,白芸豆提取物到底如何?

    当顶层出手的时候,“减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话题了,而是要切实的落到实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攀升至70.5%,儿童群体也将突破31.8%。“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将“减肥”这个私人话题正式升到了社会层面,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体现。

    2025-08-13
    甘薯的营养功能成分及其加工利用

    甘薯,又称红薯、甜薯、白薯、朱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多酚、黄酮、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高性价比的食物。

    2025-08-13
    “电解质水”真相,标准里的“电解”与“解密”

    电解质水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在运动、高温、疾病等场景下,为人们提供了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场上电解质水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们将从相关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解质水的定义、分类、营养成分、标签标识等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电解质水。

    2025-08-13
    月见草油演绎药食同源,食品界的“万金油”正在破圈

    说到月见草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保健品柜台里那些金灿灿的胶囊,其实它是以食材身份登上人类餐桌的。近年来,食品科学家们重新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功能食品大会上,月见草油被评为“最 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油”。

    2025-08-13